1 / 9
文档名称:

上海“反扒”风暴.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海“反扒”风暴.doc

上传人:好好用文档 2017/10/27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海“反扒”风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海“反扒”风暴

"3?22"江宁路子夜血案使公众视线再次投射到"街面侵财性犯罪",投射到上海警方。
血案迅速告破。不可避免,始终处于警方高压打击下的"街面两抢"还会冒头。
街面犯罪具有哪些特点?警方采取了哪些防控对策?民众又应该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
日前,我们走访了上海打击街面犯罪的"指挥中枢"---"刑警803"。

"跳蚤之歌",危害匪浅

我们通常把街头巷尾抢包、打劫、扒窃、偷盗的宵小之徒蔑称为"跳蚤"。
但是,"疥癣之患"不容小觑。
如果你知道"七浦路",你真应该去"七浦路"和河南路交界处看看那些"跳蚤"们的活跃场面。
他们三五成群,看似懒散地闲逛着,但是只要公交车辆(比如66路公交车)一停靠,他们就分梯队而上,
"一梯队"上去,猿臂轻舒---电光石火间,得手就走。
如果没有得手,或者竟至失风,那么"第二梯队"便鱼贯挺进,或者再次下手,割包扒窃,过滤"漏网之鱼";或者隳突跳踉,故布疑阵,掩护同党潜逃。
还有"第三梯队"。一旦同伙被民间反扒人士或警方擒获,"三梯队"就一哄而上,插科打诨,死皮赖脸,甚至直接"劫法场",救走同伙就走……
对此,"刑警803"六支队的"杨队"说,"跳蚤"不简单。
虽说"刑警803"以破重案大案著称,有人说,刑警抓"反扒",好比拳头打跳蚤,但是我们"803"没有一个人敢对上海街面犯罪现象掉以轻心,因为事关基本民生和国际大都市形象,今年上海警方还把"反扒"列为"民生第一",可见打击街面犯罪的至重至急。
"概括地说,街面犯罪有以下几个特点",杨队长分析说,首先是街面犯罪现行抓获难、逃窜快。民间爱用"泥鳅""黄鳝"来形容他们的油滑,事实上,他们比"泥鳅"还滑,因为他们中很多人衣冠楚楚,"风度翩翩",一般人根本无法掌握他们的外形特征。
而且"跳蚤"(街面违法犯罪嫌疑人)大多又是流窜犯罪的职业老手,混迹于人群中,要想锁定他难度极大。事实上,
"跳蚤们"凭借多年混迹街面的"职业眼光",轻易就可在街面锁定几个不设防的侵害目标。一旦得手,就在街巷里弄和人群中自由逃窜,迅速脱离现场,等巡逻民警接到报案后赶到现场,案犯早已逃之夭夭。
其次是街面违法犯罪人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易于获取信息。他们处于暗处,大多是流窜作案,可轻易了解到什么地方巡警、协警多,什么地方容易物色到侵害目标等信息,比如从哪一类人身上作案容易得手、作案得手后如何凭借地理环境逃脱……
我们关注过的七浦路、河南路交界处就是这样的地段,那迷宫一般的小巷胡同如同鸡肠鸭肠,"跳蚤"往里一跳,不要说"拳头",就是筛网也难以逮到。
长期和"跳蚤"们周旋,还使"杨队"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街面违法犯罪人员作案的欲望非常强烈。
街面违法犯罪嫌疑人大多靠作案维持生存和消费,马路,一定意义上就是他们的"衣食命根",所以他们对马路的特征捉摸得非常透彻。
街面犯罪不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很复杂的技术手段,往往徒手或借助简单的工具就可完成,作案成本非常低廉。
"比如以'拎包'犯罪为主的团伙",杨队长介绍说。其操作规律是紧盯着宾馆饭店。你就餐时,他们看似木讷地呆在附近,甚至眼光也不瞟你一下,问题是你只要一起身,上厕所或者结账,他们就
"动如脱兔",只是闪电的一瞬,你的包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