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摄影记者乎通讯兵乎.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摄影记者乎通讯兵乎.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17/10/2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摄影记者乎通讯兵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摄影记者乎通讯兵乎
5月13日清晨6点,我和同事一行4人赶赴成都去灾区采访,临行前我一个随意的举动成为我们随后能够进军汶川并向外传稿的关键打开我的车后备箱,拿出很少使用的车载逆变电源,以及手机和电脑问的数据线,把它们塞进我已经十分沉重的摄影包。此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大地震会如此惨烈导致大范围的通讯、电力设备均被损毁。
穿越317国道生死线,我们成为从西线陆路第一批到达汶川的记者,但从一踏上西线之路,就没有地方再给手机和电脑充电。此时我的车载电源和手机数据线就开始发威了。这个能够把汽车的12伏特直流电源逆变为220伏特交流电的宝贝是我前几年在淘宝网上淘的。买回来试了试,就被丢进了轿车后备箱,很少有露脸的时候。漫漫长征路,大家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充电得靠它,一拖二一拖三地辛苦着。后来连军队的宣传干事也拿着摄像机来找它于活,结果它操劳过度,在离开汶川前一天牺牲了,从此,我们就得抱着笔记本、手机等满街溜达找地方充电,这在断水停电的汶川谈何容易?
另一个功臣是我的老CDMA手机和那根电脑数据线。这个手机一点也不时髦,买的时候店家送了我这根不起眼的数据线,可以把手机和电脑连起来代替无线网卡上网。但是济南的CDMA速度太慢,无法使用,被我打入冷宫。
踏上西行绕道路一路到汶川,就只能靠这个临时决定带出来的、慢得如同蜗牛的无线上网发稿了。汶川县城的CDMA信号恢复较早,联通公司不惜血本通过卫星通讯恢复了临时信号,就是信号强度很弱,留给上网的带宽很小,但这就是我们的发稿生命线。
同事和同行的军报记者小张发现这个东西发图片很艰难,发文字倒是很快,顿时对我客气起来,“周老师”、“周大哥”叫着,我也就乐于给他们服务。有时候半夜我已经酣睡,他们写完稿子再把我叫起来发稿,面带愧疚的样子。但我很自豪:看看,我的破手机厉害吧?
我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