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限购令下卖房难
从2010开始,一个接一个的限购令如冰雹般砸向房地产市场,效果是明显的,连地产大鳄“任大炮”都在自己的微博里大喊:“任何政府干预市场都是不道德的!”一副困兽犹斗的样子。于是,市场变得扑朔迷离,一边是房价下跌,一边是房租飙升,手里有房的北京人开始坐不住了。可是网上的房评五花八门,使人越看越糊涂,明年的房价到底是涨是跌,这个预测,其难度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
地产黄金10年,造就无数“房民”
将所有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房市,即便贷款也要买房,以至于拥有多套住房,继“股民”之后,又出现了“房民”。据网上介绍,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居然拥有100套住房!当然,这只是个极端的个例。但是,在咱京城里,拥有3套以上住房的家庭,那可遍地皆是。
黄如水,就是“房民”中的一人。黄如水属于50后,曾经做过法语导游。老黄告诉我说,导游是自由职业者吃青春饭的,年过40以后,他就倍感危机,生怕社里不再用他,一度陷入迷茫。这时候,朋友介绍的一部书,让他的眼前一亮。这部书的名字叫《富爸爸
?穷爸爸》,是最早由境外传人中国的有关投资理财的图书。当时,在摊上卖得非常火爆。一时间,“让金钱为你工作”、“争取财务自由”、“致富需要集中力量”等观念,宛如“圣语”,说得老黄心花怒放。
正巧,这时候,赶上老黄家搬迁,一夜之间,50多万人民币从天而降。再加上他当导游挣到的钱,合起来足有100多万,搁十几年前,可是一笔大钱啊。有了这笔启动资金,老黄决定把它全部投在房市上,用它去追求自己“争取财务自由”的梦想。
实际上,做“房民”并不容易,“花钱”同样是学问。老黄告诉我说,初入房市的时候,宛如踏着石头子过河,没少摔跟头。十几年前,北京的房价便宜,20几万就能买到很好的房子了。
老黄开着摩托车,满四城寻摸房子。刚开始,见一处爱一处,只要售楼小姐一忽悠,他就掏钱交订金。老黄说,他曾经在昌平买过一个叫“鹿鸣山庄”的房子,小区建在山坡上,风水绝佳。为了谨慎起见,他特意拉上搞房地产的朋友一起去看房。这位朋友看过房子的沙盘后说:“买吧,光这沙盘就值几十万呢。”有朋友把关,还怕什么,二话没说,老黄掏钱就买。
1年以后,问题出现了。
这家开发商由于“鹿鸣山庄”的房子卖得不错,又在别处买了一座山盖起别墅。可是,那个项目的销售很糟糕,一下子资金链断了,造成“鹿鸣山庄”的停工,而且,纸里包不住火,这家开发商压根儿就五证不全。于是,退房潮骤起,老黄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维权中去。
那日子,“难友”三天两头地开会,他们甚至把售楼处围起来,喊的骂的哭的闹的,什么招儿都使了,可是,人家开发商就是不退钱。没辙,老黄只好搬出了老母。黄母80来岁,是位离休老干部。“钱,是我母亲出的,我妈有心脏病,一着急就犯病,你们看着办吧!”客户经理拿起黄母的离休证看个没完,原来,人家是在计算岁数呢。别说,这招真灵,没过两天,钱居然就退回来了。
老黄说,开发商不怕年轻人闹,他们害怕老年人,您就是法院再有关系,若真死了人,人命关天,法院也扛不起。这就是当“房民”比当“股民”好的地方。当“房民”,您折腾能把钱从开发商的手里要回来,当“股民”亏了本,您就是老红军也没戏,领导横不能批条子让股市给您退钱吧。
经过几年的磨练,老黄算是造就了一对儿火眼金睛。什么样的房有投资价值,人家一看便知。非但如此,还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