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8888u 2012/2/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小学数学
:小学四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章第一节
: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掌握分数单位的特点。
3)理解单位“1”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
2)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内容分析:
教材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考虑到分数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有必要通过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来帮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理解它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两条主线:一条是从“数”的方面来理解分数,另一条是从“形”的方面来理解分数,最终达到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理解分数。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
1)课件出示:1/4
问: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它是什么数?
2)出示一个圆形,一条1米长的线段的图片,学生用
分数表示。
教师小结:一个圆,一个长方形实际上就是一个物体,1米长的线段实际上就是一个计量单位。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1/4。(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除了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可以得到1/4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途径也可以得到1/4呢?想不想亲自动手,
1)学生观察并回答
2)学生观察交流并回答
通过已有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得到一个和以前截然不同的1/4?
探究新知
20’
(一)活动一:(明确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1. 动手操作: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捆小棒(有4根一捆的,也有8根一捆的),两人为一个小组,动手分一分,看看能不能得到它的1/4。并在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各小组情况。
(二)活动二:(深化整体“1”)
1. 动手操作:老师这里有12朵花,我们可不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把12朵花看作一个整体,2人为一个小组,动手分一分,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并在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分数最多?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各小组情况。
2. 汇报交流:
可以得到1/2、1/3、2/3、1/4、2/4、3/4、1/6、2/6......5/6、1/12、2/12......11/12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演示。
两人为一个小组,动手分一分。
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