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之
阿西里西
冷雪
教材内容:本课的《阿西里西》是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初中音乐第十六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贵州的彝族民歌,在本单元和本册教材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是一首彝族儿童游戏歌曲。这首2/4拍子的风趣的歌曲,充满轻松、愉快,又富有童趣,其中丘都拉迪嗡啊,嗡啊,的衬词是整首歌曲的亮点,更是带给人一种欢乐、高兴的情绪。抒发了彝族孩子们游戏时的愉快心情。
教材分析: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这在儿童游戏歌曲中也充分地表现出来,《阿西里西》就是十分典型的游戏歌曲,“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定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的基本理念。《阿西里西》是流行在贵州威宁地区的一首彝族儿歌。“阿西里西”即彝语“好朋友”的意思。歌曲表现了儿童游戏时无忧无虑、无比欢快的心情。教材中手拉手围成圆圈的音乐游戏,表现了同学们团结友爱、快快乐乐游戏的情景。我在设计本课时的思路是“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唱歌曲,在音乐游戏中,鼓励学生自主创编游戏动作,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活跃的他们多数活泼好动由于学生知识浅对彝族的音乐接触也较少因此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直观教学优势辅以流行音乐的元素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架起课堂音乐和生活中音乐的桥梁拉近学生与书本音乐的距离帮助学生打开多彩的音乐世界。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一、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二、能力目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能学会唱《阿西里西》,并用快乐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独立或与他人一起创编动作,体验协调合作的乐趣。
三、认知目标:学生能准确地划旋律线,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为辅助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创设和谐、快乐、浓厚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与热情让学生自主地走进音乐的世界。以感受、体验彝族音乐、风土人情的美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聆听、观赏、歌唱、探究等音乐活动中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共同感受音乐的美。教学重点歌曲中力度的对比情绪的准确把握和对彝族歌曲的风格的理解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边唱边舞《阿西里西》。)
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赏析、视听结合、讲解示范、引导启发、分组教学、讨论法。本首歌是一首彝族儿童歌曲,在歌词中穿插使用了一些彝族的方言,这是同学们在学习中不经常见到的,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彝族歌曲的风格和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演唱彝族儿童歌曲《阿西里西》。
教材教法: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学生不是为了学而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才能演示法、合作创作法等。让学生在快乐中投入歌唱和表演上,大胆地想象和创编。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思路始终把音乐新课标理念作为教学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紧扣趣味性、自主性、创新性的核心原则。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出的,运用多种艺术开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倡张扬个性、在愉悦的气氛中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并由此构建民主、开放、创新、合作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在这样的思路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一段彝族风土人情的视频短片背景音乐《阿西里西》(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彝族山寨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享受愉快的40分钟。)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老师提问: 这首歌熟不熟悉正像歌中所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探寻一枝民族之花。
播放图片并提问.
a、大家从视频中看出是哪个民族吗?
b、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彝族服饰: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和彼毡。“察尔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风,用撵制的粗羊毛线织布缝制而成,一般13幅,每幅宽七八厘米,多染为深蓝色。以圣乍地区的最为华丽,边缘镶有红、黄牙边和青色衬布,下边吊有30厘米长的绳穗。被毡用两公斤左右羊毛缝制而成,薄如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