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写什么”与“怎么写”.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写什么”与“怎么写”.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17/11/1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写什么”与“怎么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写什么”与“怎么写”
曾经反复研读朱光潜先生的《谈文学》,其中有一段回忆,让我深有感慨:
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感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注意它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不用管了。近年来我的****惯几已完全改过。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令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严谨,积极艰苦的挣扎。一般人只是得过且过,到大致不差时便不再苛求。
仔细想来,《猴王出世》的备课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一、传统阅读课堂――关注“写什么”

这是一篇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第一次备课,我们走的是传统阅读教学路线。我们认真遵从教学参考书,教学目标设定如下:初知课文大意,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接着,从扶到放品读重点内容,感受猴王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诸如:
句一: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这猴在花果山上,能做些什么事儿呢?自由说说,可以按句子内容说,也可以扩散。
2、补充:原著中描写石猴与群猴在松阴之下玩耍的片段,丰富学生的了解。
3、指导朗读,感受猴性、野性。
4、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
句二: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1、你读到了怎样的石猴?
2、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学生自由说。
3、引导学生抓住“径”字,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4、感情朗读。
纵观以上教学,只关注了课文“写什么”――小说情节、故事内容,从而感受人物形象。抓了几处语言点,也只是把它作为了解情节、把握形象的跳板。这是典型的从“内容”走向“意义(形象)”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略读课文的教法,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学生收获了什么?
了解故事情节?
《猴王出世》是一个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说起故事情节,大都能滔滔不绝,还有必要这样学****吗?
感受猴王形象?
课前谈话充分说明学生对猴王形象的了解:顽劣活泼、机智诙谐、神通广大、敢作敢为、嫉恶如仇、坚韧不拔……这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美猴王孙悟空,早已深深地印在学生心中,还有必要这样学****吗
?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早已熟知的故事,炒冷饭式的名著阅读,与观看影视作品《猴王出世》相比,能有什么乐趣可言?
掌握略读课文的学****方法?
人教版三上语文教材已编排略读课文,对于五下的学生来说,已有两年的学****训练经验。这堂课上,除了收获近代白话文的一点读书技巧之外,其他的微乎其微!
按照传统方式来上,这堂课意义何在?价值何在?静下心来,我们细读文本,学****课标,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究竟该教什么?学生究竟要学什么?

二、颠覆传统课堂――关注“怎么写”

朱光潜先生说:“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诗。”
宗白华在《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中引用歌德的话:“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他把没有受过文学教育的人称作“常人”,他认为:“文学是如何地经过艺术家的匠心而完成,借着如何微妙的形式而表现出来,这不是‘常人’所注意,也不是‘常人’所能了解的。”

于是,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故事以外”,努力关注“微妙的形式”,重新细读这篇熟悉的小说。我们发现,如果只停留在课文内容上,句一完全可以改写为: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吃的是草木,饮的是涧泉,采集山花,寻觅树果;与狼虫结伴同行,与虎豹成群结队,獐鹿是他的朋友,猕猿是他的亲人;晚上住在石崖之下。早晨游走在山洞之中。”
句二也可以改写为: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吧!我进去吧!”
这样改写,粗粗地看,内容没有什么变化。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读改编版与读经典原著是一回事?很显然,不是!
原著中简洁的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