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ppt

格式:ppt   大小:3,939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ppt

上传人:yuzonghong1 2017/11/16 文件大小:3.8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任南
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湖南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社
隔离的管理要求 1、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2、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 1、低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2、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3、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4、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隔离要求 1、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2、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3、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4、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HICPAC预防隔离
第一部分:“标准预防”适用于医务人员接触所有病人的预防措施
第二部分:针对有传染性的病人或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体,按其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是除“标准预防”以外的隔离措施,是必须阻断传播途径才可预防的感染。包括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
标准预防
针对所有病人

所有体液、分泌物和排泻物(排除汗)——不论是否含可见血
非完整皮肤
粘膜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1. 接触隔离:
2. 空气隔离:
:
医院感染和耐药菌隔离的警告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