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1
1
社会科学研究 2006 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陆学艺
〔摘要〕“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 核心是农民问题。国家要把解决好农民问题放在第
一位。在现阶段急需解决的农民问题有: 农民人数太多, 占总人口的比例太大; 农民太穷, 农
民太苦; 农民太弱; 农民日益边缘化。要解决农民问题, 唯一的出路是要继续深化改革, 把计
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 至今还在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诸如人口、土地、就业、社会保障
等体制,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以改革, 逐步建立新的体制, 才能逐步使农民减
少, 才能使农民逐渐富裕起来, 才能逐步把农民问题解决好。
〔关键词〕“三农”问题; 农民问题; 市场经济; 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C912 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4769 (2006) 01 - 0001 - 04
“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核心是农民问题,因社化体制把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和农产品分配
为农业是一种产业,是农民从事的职业;农村是农的自主权剥夺了,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民聚居生产生活的社区。所以要解决“三农”问性,农民只好消极抵抗,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徘徊,造
题,第一位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只有把农民问题成粮食和农产品长期短缺。中国原来是个农产品
解决好,农业问题、农村问题才能顺利解决。纯出口国, 1961 年以后成为粮食和棉花大量进口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不是把解决农民问题的国家。
放在第一位, 而是把解决农业问题放在第一位。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实行家
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工业化开始,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耕地等生产资料的经营权还
不久就感到粮食和棉花等农产品供给不足,于是就给农民,也有了农产品的分配自主权,极大地调动
搞统购统销,高指标,强征购,遭到了农民的强烈抵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续较大幅度增
抗。征购要同很多农户直接打交道,成本很高,于产。但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把农业放在第一
是就学前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做法,加快农业合作化位的模式并没有改革。当粮食等农产品供给遇到
的步伐。1958 年全国实行公社化,把 5 亿多农民问题时,就采取惠农政策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组织在人民公社中,政社合一,自然村改为生产队,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的改革;而当粮食和农
行政村改为生产大队。城市、工业需要的粮食、棉产品供给好转时,就改革惠农政策。所以在 1984
花、油料等产品,政府直接向公社征购,作为国家任年、1990年、1996年三次获得农业特大丰收后,都
务向社队三级干部下达,限期足额完成。购粮的成在第二年减产,重又陷入徘徊停滞的局面。
本确实是减少了,任务也勉强完成了,但是这种公 1996年粮食总产量超过 1 万亿斤,棉花等主
〔作者简介〕陆学艺, 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 100732。
· 1·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