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生活与艺术.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生活与艺术.doc

上传人:好好用的文档 2017/11/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生活与艺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生活与艺术
生活造就了艺术,艺术丰富了生活,也丰富了我的人生。
小时候,我母亲很喜欢我画画,甚至把买米的钱给我去买颜料。我也喜欢画画,衣服、墙上到处画。我更喜欢拿着红砖块在马路上画飞机、大炮、坦克之战,边画嘴里还会念念有词。那种自由状态、幻想情境和忘我而真切的神态是那么自然而然。
我上中小学时正是“文革”时期,绘画特长自然用到办黑板报、墙报、批判专栏上。我只是照着《报头资料选》编编画画而已,老师校长看了却惊叹不已,给予我极高的荣誉,我也因此当上了班干部,心里有股说不出的兴奋,虚幻出一种莫名的成就感。高二时有位好心的班主任对我说:“你不要当班干部了,现在学工学农也学不到什么。你真的喜欢画画就真的去学画画,也许将来有机会上大学。”当时我感觉自己从天上掉了下来,在地上我倒是踏实了。什么是真正的画画呢?我接过她送给我的两本书,一本是《石涛画语录》,另一本是《芥舟学画编》。
几年后,我真的考进了广州美术学院。在广美上学,老师很负责任,都是做学问的。黎雄才先生送了我一幅字:“学问之道,劳而不获者有之,未有不劳而获者也。”的确,他们很努力,做到了言传身教。不过很多东西课堂上是没有的,课堂上的东西大多很落伍,往往是有害的。老师对艺术的态度很重要――如果老师开口要获奖,闭口想卖钱,一副渴望当领导的样子,我不知道学生会从那里学到些什么。

1984年我毕业后回到湖北,有两位先生对我影响很大。虽然我很少和他们接触,但他们对艺术的态度令人敬佩,使我能在充满着诱惑环境里坚持下来。
我的心境也渐渐的平和了。同时我发现童年时的“自然状态”是多么可贵。一天,我女儿(5岁)看我画了金鱼后,也拿起毛笔宣纸画了起来。我看着她画的金鱼,惊喜的“目瞪口呆”,那浓浓的色彩,重重的落笔。(笔尖、笔肚、笔根同时用上)力透纸背。干湿浓淡,轻重缓急,韵味十足。那线条一波三折,自自然然。那造型,那气韵、骨法、墨法。在古书“画论”里,我知道的一切都呈现在我眼前。我顿时明白了什么叫“归真”,什么叫“无为”,什么叫“自然状态”,什么叫造型,什么叫色彩。我觉得以前画了那么多年的东西十分好笑。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原创,功利主义,投机取巧都是成不了器的。只有归真才会有真实的个人面貌和时代气息。不过人的贪欲太重,只会不断地编造假画。
1987年我到敦煌、新疆后开始探索写意重彩画,当时思考的问题是:中国画能否以一种新的方式进入当代?它要解决的难题是:中国画能否从封闭的图式逐渐走向开放?
我们正面临这样一种机会,这机会就是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保持独立的文化品格,确立中国画的国际方位。我们不再在封闭的环境里像古人和前人那样默默求索,而是置身在世界大文化背景中。
“写意重彩画作为一种艺术范畴,既不同于文人画的正宗图式,也不同于重彩敷色的民间样式。它是在民间艺术和壁画的图式经验,西方绘画中色彩和线条的构成知识,以及中国文人画家的创作境界三者的交汇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它大胆融汇楚艺术中情绪飞扬的画面特征和情景交融的视觉效果,成为目前中国画坛,其他艺术类型无法取代具有独特品质和艺术风貌的新的艺术类型”。写意重彩画既要和以传统为基础的水墨写意形成互补,又要保持中国绘画的延续性和独特性。我特别强调重彩画的写意性和书写性。强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这是中国画形式上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