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变态心理学
主讲人:曹梅艳
一、变态心理学概述
变态之一. 指心理活动不全是异常
变态之二.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
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
的可能性.
变态之三. 变态心理与疾病的区别
和联系
知、情、意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构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受心理状态的制约,而心理状态又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心理过程知、情、意活动异常,形成一定的变态心理状态,如:谵妄状态、朦胧状态和意识混浊等。
我国对个体异常心理的三种分类体系
第一类现象学的分类
异常心理:
第二类精神病学分类
1.《国际疾病分类》ICD,现修[ICD-10]。
世界卫生组织编写。
2.《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现已第四版,[DSM-IV]。美国精神医学会编写。
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现普用第三版,[CCMD-3]。经过中华精神科学委员会通过的。
第三类医学心理学与异常心理学的分类
:A心理问题、
B心理障碍、
C心身疾病
D心身障碍与心身疾病。
:A价值系统异常
B意义系统异常
C集体系统异常
D个体系统异常
E生理心理异常
三、变态心理的发展
(一)早期关注
(1)起始于公元前400年
(2) 西方人最早关注
(3)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的体液学说论述
(4)精神病学发展
(5)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大脑额下回
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会完全丧失。
(二)各学派对心理异常
——心理动力与内部冲突——不良学习——自我实现受阻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心理动力与内部冲突:
它强调动力因素的重要性,强调潜意识领域中的心理冲突在造成心理异常方面起关键作用,认为人的内在矛盾冲突或情绪紊乱是精神疾病的根源。
。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