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区域活动概念辨析”培训方案
操作方法太难,偏离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否太容易,对幼儿缺乏挑战;是否投放时间过长造成厌倦重复感;是否游戏指向太单一,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因而当遇到孩子对游戏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就应敏锐地意识到并进行材料调整。“平行游戏法”是指当小班孩子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喜欢或只喜欢某一类游戏时,成人在他们附近进行暗示性指导,孩子便乐于模仿游戏。中、大班的孩子则适用“交叉游戏法”、“游戏经验分享法”。前者指孩子在游戏中需要成人参与或介入指导时,邀请成人参与游戏或成人自己扮演角色参与游戏,通过成人与孩子、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作用;后者是为孩子提供一段时间,让孩子在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问题、创意想法等表述出来并讨论,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分享经验,而成人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
(二)游戏二:推销体验(5分钟)
1.请2个组选派一名教师选择一样物品,与本组人员共同商量推销方案,并在现场确定顾客进行产品推。
2.请推销者谈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3.旁观者补充感想。小结:活动区是幼儿的天地,它总在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趁机投放各种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的材料才能得到幼儿的认可,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兴趣的把握,重要是靠观察。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对所投放材料的反应。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外显动作和语言表达以及对材料的摆弄状况,分
析出幼儿的需求,及时调整材料。它关系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材料本身效益的发挥,是幼儿成功与材料互动进行建构学习的基础。此时的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可以是有目的观察,也可以是随机观察,可以有即刻观察的分析调整,也可以是过程后的分析调整。这样的观察不仅可以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了解儿童社会性情感及其他方面的智能强项;不仅了解儿童的经验背景,同时注重儿童富有个性特质的学习风格;不仅了解儿童建构结果,同时了解儿童建构过程表现;不仅了解儿童建构过程外在的一般的表现状态,同时了解儿童隐含的、潜在的能力倾向。我们试图从多种角度充分的观察孩子,简单易行的记录分析孩子,其价值不是为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