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上海地铁十号线事故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 ********** 电子信息科学类潘漪媛(采访+整体协调完善)
********** 电子信息科学类朱菁景(制作ppt)
********** 核技术石佳(设计问卷+回收)
********** 中文系刘学阳(主笔论文)
指导老师:陈金华
调查时间:-
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一些大中型城市已开通或开始建设地铁。地铁以其方便快捷舒适成为市民出行首要的交通选择。而上海地铁十号线事故的发生却暴露出地铁的安全隐患,给地铁蒙上了一层阴影。此次事故是否还会重演、人们是否会因此不愿再乘地铁、政府处理结果是否令人满意。我们小组针对此次十号线事故分别对本校学生以及普通市民进行了调研。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总体情况
(1)本校学生
复旦学生出行往往会选择十号线,因此他们的看法应该会比较深刻,有参考价值。特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与随机采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
调查者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被调查者年龄在15~20岁的人数占 %,21~%,均来自复旦大学
大学生对地铁事故看法的总体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的学生对上海十号线地铁事故有所了解,%的学生对此非常了解,%的同学对此不了解。%,%,多数学生感觉一般。
事故前后,学生乘坐地铁频率上下浮动约10%,变化明显。但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仍敢乘坐地铁。
c) 随机采访
大部分本校学生很乐意接受采访,并对地铁事故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纷纷表示出担忧,同时也说出了自己不得不乘坐地铁这一尴尬的境地。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地铁这种便捷的交通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他们学习及工作的需要。地铁出了事故,再加上之前的动车追尾事件,大学生们对于官员的善后态度都颇有微词,但仍然理解在当下中国转型期间政府的无力现象,也送出了期许。一位大三的新闻系学姐如是说:“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非常非常底层社会,人民群众生活很贴切离不开的一个部分……当然了,中国处于现在这一阶段,它可能有些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普通市民
在距离复旦大学东门仅十分钟脚程的五角场商业圈地下是10号线上得地铁枢纽。这里的人流量非常大,我们从中特地抽取了不同类别的人群进行了调研。
a) 调查者基本情况
人群从卖场经理到地铁安检人员到从沃尔玛出来的老人到走在路上的年轻情侣,各种类别,纯粹与路人进行即兴问答。很多市民都拒绝了采访,不如大学生积极,似乎文化传统中的谨严慎行还是深深地影响着许许多多老一辈中国人。
b) 普通市民对地铁事故看法的总体情况
接受采访的市民都是极其关注着一事件,并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人。不过有一点是相同,他们都表示很愤怒,因为地铁是切实严重影响到所有底层百姓生活的。当然也不乏个别人进行理性的思考,寄托希望于我们这些新一代的大学生身上。
c) 随机采访
摘录几个不同的声音:
,但除此之更需要把注意力转移一部分到对这些问题和隐患本身上来,这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的公民应有的行为
,如果以你们家人的生命开玩笑,估计就没这些事了,别让满社会的人都谴责诅咒你...!
,因为很失望。
调查结果分析
(1)地铁事故对学生出行方式的选择短期内有所影响
事故前后,%,%%,%%,%%。由此观之,十号线事故短期内对学生出行方式的选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乘客人数有所下降。%,%的学生不敢再乘坐地铁。据此调查者认为,绝大多数学生仍然信任地铁这一交通方式。在一段时间后,随着地铁事故对学生的影响渐渐淡去,乘坐地铁的学生人数将会慢慢增多。安全性是影响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地铁是市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地铁的安全性,令市民放心。
(2)政府对事故的处理基本令人满意,但仍需改进
%的学生对此次政府处理结果感到满意,%的学生比例。其余学生评价为一般。故整体而言,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此次政府对地铁事故的处理结果,学生对政府仍有相当的信任与支持。但超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政府处理结果感到不满也暴露出政府工作的不足与缺漏。对此政府应予以重视,切实倾听民意、改进工作,给民众一个满意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