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清雅旷达超凡超脱
【摘要】被贬黄州是苏轼人生、思想和文学创作的转折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黄金时间。在那劫后余生的四年零两个月的贬谪生涯里,词人更为深刻而全面地展示了他的人格襟怀和高情逸趣。苏轼将黄州时期清雅的生活内容、睿智的思想情感和深邃的生活哲理以超然于一切穷通祸福的旷达襟怀引入词中,才情勃发而佳作不绝,从而使他清雅旷达,超凡超脱的风格在词坛卓然独树。
【关键词】苏轼;清雅旷达;超凡超脱;黄州词;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132-03
被贬黄州是苏轼人生、思想和文学创作的转折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黄金季节,他在这一时期的词创作达到了巅峰。较之黄州以前的词,这一时期词人更为深刻而全面地展示了他的人格襟怀和高情逸趣。他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如《念奴娇》(大江东去)、《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等。在那劫后余生的四年零两个月的贬谪生涯里,苏轼将黄州时期清雅的生活内容、睿智的思想情感和深邃的生活哲理以超然于一切穷通祸福的旷达襟怀引入词中,才情勃发而佳作不绝,从而使他清雅旷达,超凡超脱的风格在词坛卓然独树。
一、清雅旷达
“清”是超脱世间庸俗氛围的趣味和胸襟。黄州词“清”的主要表现是清雅超俗,清新自然,清雄阔大。
清雅者,若空谷幽兰,冰清玉洁、超凡脱俗也。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小序为: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作于元丰三年(1080年)。词中作者借孤鸿寓个人身世之状,抒清高自守之情,而呈清雅脱俗之气。此词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从孤鸿的眼中来写幽人,词人此情、此景,谁能知晓?高山流水,知音何在?“时见幽人独往来”,惟有“缥缈孤鸿”。下阕句句写孤鸿情态,又字字言词人心声,“惊起”两句,“既写离群孤鸿的惊惧,又表词人因乌台诗案而忧谗畏讥的孤寂处境,以及有恨无人理解的苦衷。“拣尽”两句,既写出了孤鸿宁肯栖居冷寂沙洲,也不愿攀附高枝的本性,又表达了词人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这里的孤鸿是一种象征,代表苏轼坚贞正直,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全词托物咏人,以物自喻,达到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使超尘脱俗的清雅之气浸透全篇。
清新者,如《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小序为: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馀龄。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二月。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说只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此句表明,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