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我的课堂我做主.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课堂我做主.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5/4/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课堂我做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的课堂我做主
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2版)提出要“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初步能力”,这里的应用能力包含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初步形成信息意识及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或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等几层含义。那么,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呢?笔者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角色扮演,以真实任务串起教材内容
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教师通常会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扮演卡通人物或热门游戏中的人物,而这些人物需要掌握当节课的操作技能才能通关进阶。这种角色设计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投入地参与到操作练****中,但若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角色设计就应有所不同。经久不衰的过家家游戏告诉我们,小孩子其实最喜欢模仿的是他们眼中的大人,所以,赋予学生成年人的角色,如专家、职业人士等等,对于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某个实际问题,效果更好。长此以往,学生的信息意识就慢慢地被建立与强化,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必逐步提高了。
以海天出版社出版、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著的《信息技术》教材为例,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安排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获取多媒体素材,分别介绍了扫描仪、手写板、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及录音软件、音乐、视频处理软件等的使用;第二单元是制作多媒体作品,包括DV作品、电子报刊等。如果按照教材顺序一课课来上,则很难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硬件设备,学生也不清楚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于是以终为始,从作品入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
教材是按照从相关基础知识的学****再到综合运用的顺序编排的,整合教材之后,并没有改变这种顺序,但以作品为主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则使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的关联性大大增强,能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而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主题,给这些知识与技能增加了感情成分与文化色彩,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当学生从导演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制作作品时,他们会碰到如何实现想法、怎样让别人喜欢自己的创作等等各种问题,此时再进行指导,学生们就会听得格外认真。无法在课堂提供相关硬件设备这个问题仍然存在,但学生会想办法争取家长的支持来完成创作,多方力量参与进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评价引领,贯穿整个学****过程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教学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目标,除了角色的任务有意义、务实以外,还应采取评价策略来引领学****现在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老师采用作品评价量规来评价学生作品,但对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学****任务,我认为采用过程性评价方法效果更好。它能对学生进行导向、鼓励和督促,评价范围更广、受益面更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的有效性及自主性,也能减少信息技术教师在学****过程中的随意性。
三、管理到位,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小学生的专注力、耐心是有限的,不能持久稳定地保持某种状态,并且缺乏时间观念,所以,为了保证不偏离学****目标,能够按计划完成学****任务,需要教师在管理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曾经因为这方面准备工作不充分,使计划严重超时、效果大打折扣,汲取教训之后,不断调整改变,有针对性地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关管理策略。
1、目标管理。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并将大的学****任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