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反刍思维:类型、理论解释与展望.doc

格式:doc   大小:15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反刍思维:类型、理论解释与展望.doc

上传人:yzhluyin9 2017/12/8 文件大小:1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反刍思维:类型、理论解释与展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反刍思维:类型、理论解释与展望-教育心理学论文
反刍思维:类型、理论解释与展望
王妍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反刍思维是指重复被动地思考抑郁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可能的原因和结果。它的类型包括强迫思考和反省深思,前者是指被动地比较当前状况和不能实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后者是指有目的的、向内地解决认知问题。反应风格理论和压力反应反刍从不同的角度对反刍思维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对反刍思维进行深入探讨:1)使用新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对反刍进行研究;2)针对不同群体提高反刍思维的干预能力。
关键词 :反刍思维强迫思考反省深思理论解释
1引言
反刍思维是指重复地、被动地思考抑郁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可能的原因和结果[1]。其主要的特征有,首先由消极的事件引起,其次反复地,周期性地思考消极情感或消极事件,这通常会引发情感障碍抑制问题的解决。反刍思维作为一种适应不良的情绪管理策略,通常会产生一些消极的结果,如延长和加剧了消极情感和抑郁症状;损害了注意集中和认知能力,扩大了问题和压力;延迟了重度抑郁病人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恢复。据此,本文从反刍思维类型入手,分析反刍思维理论解释,识别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反刍思维的类型
-分析反刍和具体-体验反刍
Watkins用具体性减少理论划分了反刍思维的类型:抽象-分析反刍(abstract-analytical)和具体-体验反刍(concrete-experiential)[2]。
有抑郁症状的人倾向于采取抽象-分析反刍模式,许多证据表明这导致了很多与抑郁症有关的障碍[3]。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个体关注事件的原因和经历的意义,他们常常反复思考“这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我总是这种反应?”而这可能抑制了问题解决。抽象-分析反刍模式抑制了焦虑青少年的执行过程[4];加剧和维持了抑郁症状;损害了社交问题的解决;增加了消极的自我评价[5],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决策风格。
相反的,大量研究表明具体-体验反刍降低了抑郁症状,减少了消极的自我判断和易受压力影响的情绪,改善了问题解决,是一种更可取的决策风格[6]。在这个模式中,个体关注低水平的,具体的细节和情绪反应。他们会思考“这是怎么回事?”,“我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此时此刻我有什么感觉?”,这可能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Schiena对非临床人群所采用的反刍模式是否会导致他们犹豫不决进行了研究。在实验1中,使用问卷测量了被试的抑郁症状,反刍,决策风格,犹豫不决。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抑郁的情况下,犹豫不决和功能失调的决策风格(超警惕)和抽象-分析的反刍模式显著相关。实验2,将被试随机分配到抽象-分析反刍模式或具体-体验反刍模式,然后,要求被试做10个选择。结果表明,与具体-体验反刍模式相比采用抽象-分析反刍模式的参与者花更长的时间做选择[7]。以上文献表明减少抽象-分析反刍模式和增加具体-体验模式为目标的干预在减少抑郁症状方面是有效的。

Treynor基于反刍思维量表的因素分析,将反刍思维分为强迫思考(brooding)和反省深思(reflectivepondering)两种类型。前者是指被动地比较当前状况和不能实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后者是指有目的的、向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