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一树梨花压海棠.doc

格式:doc   大小:15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树梨花压海棠.doc

上传人:aluyuw1 2017/12/9 文件大小:1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树梨花压海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树梨花压海棠-国学教育论文
一树梨花压海棠
陈友冰
张先(990-1078),堪称北宋词坛上的老前辈。比起当时词坛上的名流,他比欧阳修大十七岁,比苏轼大四十七岁,比晏几道大五十八岁,比秦观大五十九岁,比黄庭坚大五十五岁,比周邦彦大六十六岁。不仅如此,他活得时间还最长,从太宗淳化元年一直活到神宗元丰元年,活了八十九岁。柳永岁比他大六岁,却在他死前的二十五年就已去世。晏殊虽只比他小一岁,却比他少活二十四年。至于像他儿辈的欧阳修、苏轼,也都死在他的前面。由此可见,他在宋代词坛的开创性地位和承前启后作用。他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他并非秦观、周邦彦那样的少年才子,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时已经四十一岁。又过了两年,直到明道元年(1032)才任命为一个州的副职———宿州掾。直到康定元年(1040)才担任县令,知吴江县。此时的张先已五十一岁。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知虢州。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此时张先已七十五岁。
-1-
由于上述经历,张先在政治上无甚作为,政绩平平。但有两个得天独厚的优长:一是词写得好。他常常得到上司的赏识,不是因为有什么出色的政绩,而是写了出色的诗词。例如在吴江县令任上,他修治了地方胜迹“如归亭”并写了首《吴江》诗:
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
描写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色,清淡幽雅,造语工巧。尤其是三、四两句“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不仅在声、色、动、静上落笔写景,颇多生动情趣,更在创造出一种意境,若画中留空白,给予读者无限想象与联想的空间。被当时诗论家称为“绝唱”(龚明之《中吴纪闻》:“张子野宰吴江,尝赋诗云云,为当时之绝唱。”)结果不到一年,张先就被提为州郡副职———嘉禾判官。
皇祐二年(1050),元老重臣也是著名词人晏殊,将同样因写词出名的张先收为门下士。而且热情接待:“每张来,令侍儿出侑觞,往往歌子野(张先字)之词。”最后干脆举荐张先担任通判。议事之余,两人在一起饮酒听歌,“相处甚得”。
他的另一个优长就是精力旺盛,身体特好。治平元年(1064)张先以尚书都官郎中退休时,已七十五岁。但精力仍很饱满,眼睛也很好,能看蝇头小字。以至原淮南发运使后为瀛洲知州的马仲甫,曾两次向朝廷举荐,让张先再任官职,只是因为张先一再谢绝而作罢。正是有了这两个特长,张先才成了与众不同的张先。
他比秦观大五十九岁,比黄庭坚大五十五岁,比周邦彦大六十六岁。但言情之作毫不逊于儿孙辈的特别善于言情、特别善于写艳词的秦七黄九和周美成。因为中进士和出道较迟,他的青壮年时代也像柳永一样出入青楼楚馆,在听赏歌舞之中“多为官***作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而且一生都与歌酒相伴,七十五岁退休之后,仍然“日有文酒之乐”(陈舜俞《双溪行序》)他的词作《惜琼花》中所说的“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可视为自我写照。和柳永、秦观一样,由于长期与歌伎们打交道,张先对歌***们的生活****性、思想情感,非常熟悉,了解得也十分透彻,只不过描写起来婉约清丽、含蓄多韵致,不像柳词那样多用白描手法,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