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培训学习心得创新让学校迸发新活力
2017年5月19日,学习归来,有几点感受让我颇感“涓涓细流进心田,炎炎烈日吹清风”的舒畅。
一是信息技术已经如血液般融入教育。这个趋势势不可挡,已经成为努力的方向。除非游刃有余般的水平,没有信息与教育融合的课堂几近是过时的课堂。
二是要有运用信息技术的思想意识、技术手段。首先是领导要有这种思想意识。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学会改变,学会超越,要有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学会引领,学会适应。其次是,多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先知者。三是要有机的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课堂进行有机的结合,深度融合,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展现教师的教学魅力。最后是,教学媒体的选择,选择正确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是教育信息化从不缺资源。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平台,既减轻负担又节约时间,因此要善于运用教育资源。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省时、省力、省钱,变苦力劳动、重复劳动为巧力劳动、智慧劳动。
四是信息技术技巧方面应该多思考。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思考,做的巧了就事半功倍,盲打莽撞就会事倍功半。比如在最普通的ppt的制作中,就要注重孩子的心理,不能书本搬家;不能字迹太小,让大家看不清等等情况。Ppt播放中的黑屏,虽说方法简单,时间简单,但可以保护学生的眼睛、可以让学生精力更集中、学习效果更好。
“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处处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办好一所学校也同样要具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教师专业发展、使学生全面成长、辖区人民满意”。
参观的学习同样安排的让我眼界大开。武汉市七一中学的戏曲进校园工作开展的形式值得我借鉴,真的不虚此行,让我宽阔了眼界,注重内容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熏陶同样的重要。
文化路二小秉承的就是“文化润心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围绕“办充满活力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培养“会做人善学习强身心勤做事”的“活力少年”,最终实现“人人有特长,处处有文化”的特色办学。这个目标应该时时处处的得到体现,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不断前行。
2016年4月6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2016年将加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突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日前,河南省宣传部、文化厅、教育厅、财政厅印发《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全面推广普及传统戏曲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普及”的思路,活动覆盖全省所有大中小学校,每名学生每年免费看场戏曲。小学以折子戏、儿童剧、课本剧。有条件的学校组建戏曲社团,利用大课间、音乐课、活动课第二课堂进行学唱,鼓励学校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戏曲票友担任或兼任艺术教师,到学校进行戏曲文化知识普及。
我们学校也积极的做出了努力。
一是挖掘教师内部潜力实现人生新价值。
学校原有梨园春光社团近二十年的基础,使得我们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高、走的更远。我们也需要内部挖潜、积极学习,鼓励这样的教师去发展、去开拓。
二是借力高校、院团力量实现学校梨园课程再上新台阶。
我校的戏曲教育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普及学校每周五年级一节梨园课,进行普及。这是我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标志之一,在我校毕业的每位学生,在最后两年的时光里,每周都会上一次戏曲课,其时的学生对家乡、音乐、历史都有了自己的理解,把民族文化的基因写进每个学生的血液里。其次是校本课程授课,培养兴趣。校本课程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发展自己的机会。每周的社团课孩子们在这里尽情的展现自我,使兴趣成为引领其他学科学习的动力。第三是借助省级专业团队力量,上升档次。文化路第二小学周边多种文艺团体密布,省豫剧院二团、三团、青年团,省曲剧团,省京剧团,使得学校可利用的资源比较丰富,关键是如何的选择和利用。目前,根据多方考察,我们与省豫剧青年团达成协议,诚聘有教学经验的优秀青年演员为孩子们上课。我们还与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出版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与河南省恭喜文化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邀请郑州师院的专家教授作为住校专业指导、研究。让戏剧教育进入文化路二小每个学生的心中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也是实现我们中国梦的一部分。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
邀请专业人员进入课堂、邀请专业团队进入校园开展义务演出、举办梨园影像志展览、探访戏曲名家、下社区开展慰问实践等活动,使孩子们已经受益匪浅。中国教育报、新华社网站、搜狐、新浪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四是戏曲进校园氛围营造。我们邀请专业团队的演员到学校进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