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多角度分析《哈姆雷特》
制作人:03级中文系
王增光、任文岭
学号: 2003401021050
2003401021040
1
【精品PPT】
目录
(一)从文化背景角度看《哈姆雷特》
(二)从道德-哲学的角度看《哈姆雷特》
(三)从戏剧史的角度看《哈姆雷特》
(四)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哈姆雷特》
2
(一)从文化背景角度看《哈姆雷特》
关于君主国王位继承规矩:哈姆雷特为什么不在父亲死后自动继承王位,他不仅是长子,而且是唯一的儿子。其实,在哈姆雷特的时代,丹麦王位是选任的,下一任国王要由王室枢密院提名,王位的长子继承权还没有被列入法律。
3
--但莎士比亚要让他的观众认为整个环境是在英国。所以,哈姆雷特是他父亲的法定继承人,克劳狄斯则是一个篡位者。
4
篡权夺位是剧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无论如何,哈姆雷特把克劳狄斯看作一个篡位者,他在母亲面前把克劳狄斯描绘成“一个盗国窃位的扒手,从架子上偷下那顶珍贵的王冠,塞在自己的腰包里!”(第三幕第四场)。
5
在霍拉旭面前哈姆雷特又说:克劳狄斯“杀死了我的父王,奸污了我的母亲,篡夺了我嗣位的权利。”(第五幕第二场)。
6
(一)从文化背景角度看《哈姆雷特》
关于乱伦:现在的宗教标准,王后与亡夫兄弟再婚并不构成乱伦。但在哈姆雷特的时代却是乱伦的。
7
在剧中,公众能普遍接受乔特鲁德与克劳狄斯的婚姻一定是由于某种制度或法律条文中的漏洞。然而,哈姆雷特把这种做法看作是乱伦的想法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正是由于乔特鲁德的“罪过”,哈姆雷特才陷入忧郁之中。
8
(一)从文化背景角度看《哈姆雷特》
关于忧郁:melancholy,在伊丽莎白时代,它意味着一种神经不稳定、情绪和感情变幻无常的精神状态。
9
在剧中,哈姆雷特忽而愤世嫉俗(第一幕第二场),忽而满怀理想(第二幕第二场),忽而过于活跃,忽而倦怠迟缓,忽而痛恨叔父的酗酒和母亲的纵欲,转眼又承认自己也罪大恶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