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源性休克
南医大第三临床学院急诊医学教研室
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中心
戴国强
休克是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明显下降,引起组织器官灌注量急剧减少,导致以组织细胞缺氧及器官功能障碍为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有效循环血量明显降低和器官组织灌注不足是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组织缺氧是休克的本质。
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内分泌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
休克发生的基本环节: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减少和组织缺氧是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
器官的有效灌注依赖于:
足够的血容量、
正常的血管容积(正常的血管收缩
和舒张功能)、
正常的心脏泵功能。
任何一个环节障碍,都会引起休克。
心源性休克: 指心脏在各种急性病理状态下,前负荷充足时仍不能维持充足的心排血量,导致组织灌注减少和组织缺氧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心源性休克。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   病因
可以是心脏本身的原因,也可以是心
脏以外的原因造成心脏泵功能的衰竭。
主要包括
心脏:收缩功能障碍、
舒张功能障碍(包括顺应性下降)、
心律失常等三方面的原因。
1、左心功能衰竭
(1)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收缩力降低
心肌梗死或严重心肌缺血
心肌病
负性肌力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
离子拮抗剂、抗心律失常药物)
酸中毒(呼吸性、代谢性)
代谢紊乱(低磷血症、低钙血症)
(2)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心
肌舒张期僵硬度增加
心肌缺血
心肌肥厚
限制性心肌病
持续低血容量性或感染性休克
左右心室失协调
心脏压塞
(3)右心荷明显增加
2、 右心功能衰竭
(1)收缩力降低:右室梗死、
缺血、缺氧、酸中毒
(2)后负荷明显增加
3、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