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大暑防中暑.ppt

格式:ppt   大小:1,902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暑防中暑.ppt

上传人:dlmus1 2018/1/14 文件大小:1.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暑防中暑.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篇
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篇
网络资料
2013-8-3
编制:沈剑平
十二、大暑防中暑(1)
验一下自己的身体,在这个盛夏时节,好好地养生吧。(公历7月22~24日) 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宜】清热补气、冬病夏治 【忌】食欲不振、暑湿 大暑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开始了。“大”有“很”的意思,天气进入“大热”或是“闷热”的天气阶段。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大暑时节出现40 度左右的高温天气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是很常见的。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就刻不容缓了。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化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慢慢的向立秋过渡。
“小暑”至“大暑”这一期间,气候变化无常,雷雨频繁,外出时一定要携带雨具。因为这个时候正处“中伏”阶段,所以人会感到潮湿、闷热,浑身上下总有湿漉漉的汗水,只有每天中午的时候才会感到有些凉意,这期间食品很容易变质。 大暑对人身体的影响很大,比如寒湿之气对人体的伤害和高温的酷暑都是对身体一种考验,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暑事宜。
大暑防中暑(2)
大暑来临,如何打开您的胃口 说到七月里最常见的现象,莫过于厌食了。特别是在“大暑小暑,热死老鼠”的三伏天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重减轻、精神不好等症状尤为普遍。对于这种现象,有些人采用的方法是熬,然而有句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从三皇五帝到如今,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离不开一个字:吃。食欲作为人生三大本能欲望之一,是五脏功能好坏的重要标志,熬只会熬坏自己的脾胃,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大暑时期最常见的胃口变差问题,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行。
那么,这种食欲不振的现象到底是何原因引起的呢?在中医看来,大暑期间的厌食症状,多于脾胃受凉有关。《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说“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我们知道,“洞泄”指的是拉肚子,而“寒中”是指脾胃受凉了,因为在中医里面,脾胃属中焦,因此称为寒中。有的朋友会问了,大热天的,哪来的寒。就是因为热,才会常常吃冷饮、喝冰水,结果把脾胃的机能弄得不正常了。所以,要改善夏天的厌食现象,首先应祛除脾胃的寒气。
怎么祛除脾胃的寒气呢? 很多食物都具有驱寒暖胃的功效,而最常见的莫过于生姜了。“晨起三片姜,百病消灾殃”,从这句流传经久的民间谚语,我们可以知道生姜并不只是去除腥气的调味品,还是一味有较大医疗价值的家常菜肴。 说起生姜,还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是有一次神农去南山采药,不幸吞食了毒菌,顿时肚痛如刀割,竟昏倒在一棵大树下,没多久又慢慢苏醒。神农睁眼看望,
发现他躺着的地方有长而尖叶的青草,香气浓溢,渐渐觉得头目清醒,他知道这是香气刺鼻的结果,
便用手拔起一株,把块根放在嘴里咬嚼,一股又辣又清凉的味道。顷刻,肚里咕咕响,继而泻出食物,泻后就神清气灾,一切康复自如了。神农在沉思:这种长尖叶草能起死回生,自己姓姜,就取名“生姜”作为永久纪念。
其实生姜的作用除了杀菌外,还可祛寒。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113方中用生姜者68方,或配半夏以降逆吐呕,或配陈皮以宣发胃阳,或配紫苏以开散郁气,或配大枣以健脾和血。但总离不开一个“寒”字,外寒解表,内寒温中,生姜都是首选的药物。所以民间才有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
关于姜的吃法,可姜汤,做姜粥;炒菜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也可在做馅时加点姜末。在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款驱寒功能能强大的药膳——生姜红枣粥。这道粥出自唐代医家李绛的《兵部手集方》,对夏季厌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