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二章太平天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伴随着社会性质的转变、民族矛盾的加剧,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而晚清政府却无力
解决这一切,封建社会由此进入衰世。
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太平天县金田村爆发。起义人员以农民为主,附之于少量的手工业者,以宗教拜上帝会为连接纽带,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晚清政权,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l853年3月起义军即攻占了江南名城南京,随即改南京为天京作为自己的首都,正式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组织——太平天国。此后,起义军通过西征和北伐,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区域,势力一度扩展到十八个省,并在这些地区建立起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政权组织和法律制度。
如果仅从形式上看,太平天国政权仍然采用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其法律形式同中国传统法律也无太大的区别,只是不如清政府所制定的法律系统规范而已,但仔细辨析我们则不难发现其所创建的政权和法律制度较之清政府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农民阶级的朴素愿望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思想和平等性,在维护革命秩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空想成分和受压迫者的一些情绪化的东西,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本章重点掌握:太平天国前期《天朝田亩制度》;后期《资政新篇》。
第一节太平天天国法律的指导思想极为复杂,既有农民阶级朴素的平等思想、民主思想,具有鲜明的进步性;但也包含着明显的落后内容,如封建思想、宗教思想和被压迫者情绪化的偏激思想等,这些思想元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太平天等、民主思想
原始的平等和民主思想是太平天国法律指导思想的重要源泉和主流思想,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在立法上强调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等。
二、宗教思想
太平天天国的法律处处打上了“上帝”的烙印,不仅将大量的宗教术语当成了法律语言,将宗教戒条变成法律内容,而且还干脆将太平天国的法律称之为“天法”。宗教思想浓郁构成了太平天天国法律规定:“凡剪发剃胡须刮面,均是不脱妖气,斩首不留”;“凡军中兵士打仗升天(即战死——引者注),此是好事,不准哭泣”等等。
三、封建思想
太平天国在立法上强调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讲尊卑,如太平天等的同时,又坚持等级制度,法律规定,禁止官兵和臣下谈论宫内后妃的名字、位次,违者处死。再如强调男女授受不亲,法律规定“如有官兵雇请民妇洗衣缝纫者,概斩不留”等。
四、偏激思想
太平天国的法律是由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农民阶级所制定的,因而充满了情绪化的内容和气质,如在刑罚方面,太平天国的刑罚不但严酷,而且打击面也过宽,大凡犯罪、哪怕违纪也一概斩首,如规定“凡聚集饮酒,一概全斩”,“赌博者斩首”等。
第二节天平天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有两部,早期是《天朝田亩制度》,晚期则为《资政新篇》,就这两部纲领性文件的实际影响力而言,前者要远远大于后者。纲领性文件的制定不仅使太平天国的建国有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