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中国哲学经典原著导读.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哲学经典原著导读.doc

上传人:luyinyzha 2018/2/3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哲学经典原著导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哲学经典原著导读
l易经(殷周之际,约前1000年)
相传是周人所作,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现流传下来最早的本子是魏晋时期王弼、韩康伯的《易注》。《史记》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说,《易传》认为包羲氏演八卦,也承认文王作易的说法,除此以外还有神农和大舜作易等说法。西周朝(前1029~前771),始于文王。文王在位51年,姓姬名昌。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囚,后被释放。
"易"有变易、简易、不易,即永恒不变这三种含义。《易经》由基本符号阳爻和阴爻按每三个一组错综配合组成八种卦象,叫做八卦,它们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称作八"经卦"。八卦两两相重,构成六十四个符号,便是六十四卦,称作"别卦"。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又包含有六爻,因此《易经》共有384爻构成。六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卦辞是指解说卦象的辞句,爻辞是解说爻象的辞句。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讲人事的得失;判断吉凶。《易经》认为,阴阳矛盾运动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代表着世间两种最基本的相互对立的势力,自然界和人、动物一样,都是由阴阳运动产生的。
《易经》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春秋》一起被儒家奉为"五经",它不仅对儒家,而且对其他各家以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各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的许多思想都为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它提出的许多哲学范畴,如太极、两仪、道、器、神、几、言、意、象等,对以后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易经》是我国古代典籍注解最多的书,仅汉以后诸史志著录的注解近700余部,加上史志未著录和近代注解可达千余部。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对它进行了研究,中国哲学史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易学史。
该经在亚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唐同时代的朝鲜国名"新罗"就取自"大畜"卦"德业日新"的精神;7到9世纪的日本,《易经》是学生的选修课。
法国传教士金尼阁首次把《周易》译成拉丁文,于1626年在杭州刊印。西方易学研究分为翻译类、数理类、卜筮类、哲学类等。数理类的代表是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年)。他用自己发明的二进制数学原理来研究《周易》六十四卦卦图的数学排列顺序,结果发现中国的"先天八卦"与其二元算术原理完全吻合,认为中国古代的儒家圣人伏羲几千年前就已经运用二元算术的原理采安排六十四卦的顺序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则初步的研究了《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对西方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宋]朱熹注)
2、老子(春秋,前571~前480)
老聃(前571~前480),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历乡曲仁里人。为"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求教礼的问题,后见周朝衰落,隐没于西方。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把道分成了"常道"和"非常道",二者互涵,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常道"是"惟恍惟惚"、其中"有物"、"有精"、"有信"的,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个道是不能用通常的感观和思维来认识的,是"无名"、不可名的。相反的则是"非常道"。后者是由前者产生出来的,并内在于其中的。产生的逻辑顺序是常道生一(玄牡之门)、一生二(阴阳有无)、二生三(阴阳和;有无相生)、三生万物。常道"生"万物的"生"是自生,是自然而然的,是无为的,是对立统一的过程("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而常道不是一般所说的上帝、神、绝对精神、混沌、物质等。常道"生"万物以后内在于万物之中。道"渊兮,似万物之宗";万物依赖于道,以得道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道、自然、天地和人是宇宙间的"四大",因此人也要效法天地、自然和道。效法"道"首要的是以"道"为人生的最终目标,做"善为道者"。要辨证的看待人生的功名利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获得道不能用常规的方法,要"贵柔"、"守雌";要"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要"无欲"不争;要"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要"静观","玄览","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要"为道日损","绝圣弃智","知者不言";要"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同样社会也要以道为目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规范以及各种造作有为的政治恰恰是社会动乱的祸根。因此,它主张"无为而治",使"民无知、无欲、无为",天下才能安定,政权才能稳固。它还描绘了一幅小国寡民社会蓝图。
《老子》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上的哲学框架,其思维方式制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魏晋玄学家把它列为"三玄"之一;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