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是由【187589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在师资培训中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一定成效,在教学中要注意几个问题:教学内容坚持生活化、问题化取向,教学内容要坚持全面性、选择性;教学方法要具有体验性和活动性,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教学评价要具有开放性。关键词: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一、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新课改和其他各种挑战,工作压力大,需求高,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势必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公布的结果是: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表明,%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属于轻度心理障碍,%属于中度心理障碍,%已构成心理疾病。学者刘晓明(2003年)等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760名东北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的教师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敏感(%)、躯体化(%)、抑郁(%)和焦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会导致许多不良的后果。一是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使教师出现早衰现象;二是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会直接削弱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质量,减少对学生的赞扬以及师生互动,降低工作中的效能感,强化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倾向。三是导致师源性心理伤害。师源性心理伤害即因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出现对学生打骂、体罚,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并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基于以上原因,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但从我国师资培训的实践中可以看到,中小学师资培训的焦点集中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上的培养与训练,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的心理发展关注不够,没有在师资培训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地方的师资培训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时太少,仅仅一天时间,根本是个形式,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有的地方的师资培训干脆就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有的地方的师资培训虽然看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但在教学中只重理论讲授,轻实际问题的解决,仍然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无论教师培训院校,还是教师任职学校,都应该尽快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补充到职后培训中去,并且采用一定方法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了解并接纳自己,认识并面对现实,及时化解冲突与挫折,不断提高心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二、对教师培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笔者认为,要使师资培训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在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是一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融合一体的综合课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增进被培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心理素质,发掘心理潜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从而使教师更有效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是为了使教师既能获得良好的职业适应,又能切实保持身心健康,追求人生幸福。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简单地采用学科课程式的灌输形式,不能是自上而下地说理,不能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讲授。也不能像小学生心理辅导课那样,完全是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它应当是一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融合一体的综合课程,应当是以心理知识教学为基础,以心理辅导活动为主线,即把心理知识的讲解与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性和实效性。(二)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问题化取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不是向学员传授具体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而是帮助学员解决心理困惑,使他们更加有效地学习、工作,更加快乐地生活。所以课程内容一定要满足学员的心理需求。因此,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要贴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生活,解决他们的实际心理问题。应将生活化取向和问题化取向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应力求从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自身的热点问题着手,从中选择典型问题或典型事例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目前,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自身的热点问题有: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职业角色压力、职业倦怠、师源性心理伤害、人际冲突等。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压力,以及由这些问题和压力所引起的常见的教师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选择性,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适当照顾个体差异中小学教师往往存在许多共同的心理问题,因此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上要面向全体学员,要覆盖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教学内容要坚持全面性。但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城乡来源的学员往往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学内容又要体现出个体差异,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让每个学员可以各取所需,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需要,能帮助自己解决所面临的特殊问题。例如,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最普遍、最重要的问题有: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教师之间的相互竞争,衡量标准的单一化,使得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对立;工作负荷过重等。不同的教师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年轻教师一般存在角色适应问题,中年教师往往有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和家庭压力、子女升学压力、经济压力、自我发展压力等,年老教师则一般面临由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城市教师存在“独生子女”难以教育以及社会、学生家庭所赋予的期望值太高等压力,农村教师则更多地存在经济压力和自我发展压力。(三)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具有体验性和活动性,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色在于“情育”,它通过情感体验、情感调节、人际互动、理念认同等形式来完成对学员健康情感的培育。它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不是知识传授型的,而是生活体验型的。因此,感受体验及其交流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活动目标。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创设各种实践的机会,让中小学教师亲自投入,去体验、去思索、去判断、去选择、去发现,在活动体验中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鉴于以上原因,笔者总结经验,认为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体系:知识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个别辅导、心理训练等。知识讲授,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如,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等)进行讲解,使教师们理解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但心理健康教育又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所以不宜以系统讲授心理学概念、理论、术语为主,不宜进行简单生硬的说教,而是要用生活经验式的讲解,采取生动形象的形式,引起学员的体验和感悟。案例分析,即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收集的有关教师常见的心理病例呈现给学员们,并引导他们分析其成因及矫正方法,以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培训老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员们在这种情景中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即让学员们分角色表演以教师工作、生活为内容的心理短剧,通过角色的体验,让教师们在特定情景中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应对课堂偶发事件,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学会怎样正确对待竞争等。例如,一位与学生关系紧张的学员,可以让他扮演一位在嘈杂教室上课的老师,从而让他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问题所在,再通过角色的转换,扮演上课成功的老师,使他体验新的行为和获得新的体验。其他学员可以就此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就是组织学员们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如“如何对待学生的顶撞”、“如何处理与学校领导的关系”等,发表各自的意见,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及时修正自己原来的看法,互相合作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讨论,学员们互相沟通经验,相互启发,修正自己的观点或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了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和积极的应对应激的方法。讨论常用的方式有:分组式讨论、圆桌式讨论、辩论式讨论、配对式讨论,等等。个别辅导,就是不拘泥于形式,贯彻“真诚、尊重、理解”的原则,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和交流。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员,采取个别、具体的辅导和行为矫正,及时给予解决。心理训练,就是利用心理量表和仪器设备,对学员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品质的训练。训练内容一般包括:合理认知训练、时间管理训练、减压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班级管理训练、精神恢复指导等。合理认知训练: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常常是受其错误的、扭曲的认识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心理训练的重心在于改变或修正扭曲的认识,帮助教师们找出他们头脑中不现实的、不合理的错误、扭曲的观念,并帮助其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时间管理训练:沉重的工作负担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安排时间,消除浪费时间的现象。时间管理的步骤包括:时间分析、目标设定、按优先顺序排列目标、授权和行动。减压训练:放松可以很好地减压,减压训练即放松训练。进行放松训练,并教给学员怎样得到所希望的放松反应,这对于消除职业倦怠很有帮助。社交技能训练:帮助教师们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沟通技巧。如教师的有效课堂行为;反映性静听;冲突解决;倾听等。班级管理训练:给那些被学生问题长期困扰的教师提供班级管理技能方面的帮助也是非常必要的,可缓解他们的倦怠情绪。精神恢复指导:精神恢复是抵抗压力、抵御倦怠的重要方式。精神恢复包括以下形式:冥想、阅读、听音乐或享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等。(四)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要具有开放性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是开放式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答案标准。教学评价要注重学员们的过程参与,注重学员们的自我评价,注重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对教学的评价和对学员受教育效果的评价,要看学员每个人的参与程度和学员的自我感受;评价时让学员全员参与,谈感受,谈经验,谈进步,“使评价过程变成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延伸”。参考文献:[1]刘晓明,[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2][M].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3][J].课程·教材·,10.(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电邮:lianyunz@)编辑/于洪终校/何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