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ainibubian1313 2018/2/24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进而剖析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建立的特殊历史条件以及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公司治理;外部控制;内部控制;一元制;二元制
由于各国具体国情的不同,治理结构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学者们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各国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分类。常见的分类主要有:根据国家的不同把公司治理类型分为英美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把公司治理类型分为市场导向模式、银行导向模式和转轨经济模式;根据监督形式的不同把公司治理类型分为外部型控制模式、内部型控制模式和家族型控制模式等。
事实证明,各国的公司治理模式难以分出孰优孰劣。英美模式既有20世纪60年代,也有70年代的危机,尤其是2001年以来爆发的安然公司、世通公司、施乐公司等一系列大型公司丑闻,更是让人们对其公司治理效率失去信心;日德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后曾一度呈现出相当稳定的态势,但80年代后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却给其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这些破具代表性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借鉴国外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而且有利于我国公司治理顺应国际潮流。但是,我们很难对现存的每一种公司治理模式都进行研究,这里仅以英美、大陆模式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公司治理模式是指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建设状况。公司治理模式包括外部治理模式和内部治理模式,内外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公司的发展。
一、大陆法系的公司治理模式
(一)“债权加银行控制主导型”。在日本、德国,公司融资是以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形式,大力鼓励发展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内部成员通过交叉持股和环状持股形成紧密的联系。法人之间相互持股是德日两国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两国的法律对法人相互持股都没有限制性规定,从法律层面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德日两国的银行与本国公司的关系十分紧密,公司对银行依赖性较大,德国则是全能银行的典型代表,德国银行持有的股份比例一般占一家公司股份总额的10%以下。另外,德国银行还进行间接持股,即兼作个人股东持股的保管人,从而获得大量的委托投票权,代表户主行使股票的投票权。
相比之下,日本的公司,法人相互持股的现象更加普遍。日本实行的是主银行制,公司与银行之间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所谓主银行,就是某公司接受贷款中居于首位并承担公司主要监督责任的银行。有关数据显示,在日本的上市公司中,主银行既是公司最大债权人又是最大股东的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7%。德日两国的外部治理之所以采用“债权加银行控制主导型”模式,不仅由于深受其法律制度、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其公司治理理念也有一定的关系。
这种外部模式突出体现了债权人银行这一利益相关者的至关重要的主体地位,是“相关者利益至上”理念的深刻体现,这也是德日两国为什么会如此重视职工和雇员利益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德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很少看到他们国家有工人罢工的消息,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假如罢工频发的国家加以借鉴重视职工和雇员这种理念的话,那么将会很大程度上避免罢工现象的发生
(二)“二元制”,后来为日本等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