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长白山中国林蛙油(雪蛤油,蛤蟆油,哈蟆油,雪哈油)完整.docx

格式:docx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长白山中国林蛙油(雪蛤油,蛤蟆油,哈蟆油,雪哈油)完整.docx

上传人:cdsqbyl 2015/5/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白山中国林蛙油(雪蛤油,蛤蟆油,哈蟆油,雪哈油)完整.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白山中国林蛙油(雪蛤油,蛤蟆油,哈蟆油,雪哈油)完整
作者:长白山中国林蛙油提交日期:2007-12-24 19:33:00 | 分类: | 访问量:5321
现今国内哈蟆油市场可以用混乱不堪来形容,即便一些百年老字号也难逃混乱之扰,打起了擦边球,令人痛心不已。
目前市场上正品哈蟆油象冬虫夏草一样遭遇尴尬境地,2005年12月31日-2006年1月3日,在上海落幕的第二届(2006)中国上海食品博览会暨春节团购交易会上,正品哈蟆油仅售出三两,假冒哈蟆油公然叫板,混淆品充斥市场,假冒哈蟆油以低于正品哈蟆油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以上的价格优势涌入各类渠道市场,加之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更助长了哈蟆油混淆品、假冒品的泛滥。而假冒的哈蟆油的滋补功效很低,甚至有些假冒品种对人体有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但各种伪信息也通过各种渠道泛滥,对哈蟆油解释千奇百怪,有些对于哈蟆油的解释则完全是一种有意的误导。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混淆品有:黑龙江林蛙油、中国林蛙油。
市场上常见的假冒哈蟆油有:青蛙油、牛蛙油、其他蛙类的蛙油、琼脂蛋白胨加工品、土豆和地瓜干加工品、鳕鱼精巢(明太鱼肠子)加工品等。
目前国内没有专门机构鉴别长白山中国林蛙油是正品哈蟆油遭遇尴尬的原因之一。仅凭外观鉴别哈蟆油极其困难,需要专业机构使用专业仪器才能鉴别。建议客户认清正式名称-长白山中国林蛙油。
为确保消费者购买的哈蟆油为纯正产品,请消费者认准《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和生产企业的执行标准《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国家标准(GB9507-2004)》。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简介
—揭开长白山中国林蛙油的神秘面纱

第一章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哈蟆油、雪哈油)简介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油(俗称哈蟆油、雪哈油,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哈蟆油没有国家标准,造成哈蟆油市场局势混乱,现统一称为长白山中国林蛙油,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国家标准(GB9507-2004)》),系取自雌性长白山中国林蛙(哈什蟆、雪哈)体内不规则块状“油脂”部分(实际上不是油),其道地产区为吉林省长白山区域,包括长白山东部山区和中部半山区的二十余个县(市、区)的现管行政区域,国家质检总局已将上述区域确定为原产地保护区域,其中桦甸市、舒兰市被确定为长白山中国林蛙的核心保护区域。
长白山素有“世界生物资源宝库”之称,1980年即被联合国命名为“人类与自然保护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AAAA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学家一致称之为“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长白山中国林蛙油现今与“人参、鹿茸”并列被誉为“东北新三宝”或“吉林三宝”,被世人称之为“软黄金”,特别是吉林省桦甸产“清泉林蛙油”更是其中的优质产品,远销东南亚及北美、檀香山、
东京等地,并于190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已成为长白山品牌的象征。
哈蟆油(本文历史考证部分仍沿用长白山中国林蛙油的俗称-哈蟆油或雪哈,下同)自明清时期起即为驰名中外的中华传统名贵滋补珍品,即可入药,亦为食品。《中国药典》从1985年版开始收载,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此均有记载;清朝时期,哈蟆油就已是被誉为“八珍之首”的上等宫廷贡品。
哈蟆油起初是在东北民间作为美食应用,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具有明显的滋补强壮功效,达到“人所珍视”的程度,以致成为名贵中药材与滋补品。
沈故篇》卷三载“哈士蟆形式田鸡,腹有油如粉条,有子如鲜蟹黄,取以做羹,极肥美,然惟兴京一带有之,满洲人用祀祖,取其洁也。”在满族的食谱中哈蟆油代表了最圣洁的食品,只有在大祀或大宴等重要活动时,才有可能出庖供盘。福格《听雨丛谈》卷六载“宗庙祭品之必需,届期驰驿而进,……今成盛京产一介类,形似虾蟆稍大,满语曰哈什蚂,每岁亦为任土之供。”后来,这种关外传来的哈士蟆顿时成为饮食界关注的焦点,众多美食家都极力探索其来源,出现了种种传说,有将其视为虾蛄者,亦有人将其混淆于水族者,不一而足。其美味在关内外共享佳名,满汉美食家对其倍加推崇,如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载“哈什蚂,田鸡类也,生水边石罅,土人嗜食,都门亦重之,……佘在京师食之,状如水精,味甘温,一盌之费,白金半流。”汪启淑《水曹清暇录》载“冬时关东来物,佳味甚多,如野鸡、鲟鳇鱼、风干鹿……哈士蟆,遇善庖手,调其五味,洵可口也。”l 作为美食,历史上有很多著作予以描述。清代杨同贵著《辽海丛书
清朝前期,食哈蟆油还只是京城饮食界的专利,不入京城或关外,则难享此味,但到了清代末年,全国各地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雪蛤菜肴,如四川满汉全席中以“四糖碗”著名,其中之一便是“冰糖蛤士蟆”;广州满汉全席虽有粤化倾向,但仍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