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乡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27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乡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3/24 文件大小:1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乡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乡
农村清洁工程建设



**乡农业服务中心
二00九年四月
目录
一、项目编制依据 2
二、基本情况 3
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四、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7
五、项目建设目标 7
六、建设内容及工程规模 9
七、项目建设资金概算 12
八、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14
九、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 15
**乡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划
(2010~2012年)
一、项目编制依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不合理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阻碍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建立农村清洁生产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造成的脏,乱,差局面,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最迫切的现实需求。
**乡位于**县东部,距桐梓县城25公里(乡政府驻地)。,全乡总人口8546人,303省道从境内通过。在控制农业生产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村垃圾处理能力较弱,农作物秸秆焚烧及农村家禽家畜散养所造成的污染仍然存在。由于生态农业技术普及率不高和生态农业规范化管理及保障体系不健全,不仅破坏了土壤的结构,而且还加重水源富营养化,导致农产品中的***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残留超标,影响农业生产,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因此,保护环境,控制农业的面源的污染,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一是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和农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水平;三是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落实党中央
“两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的需要,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二、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东北面、距县城26公里(政府所在地)、东经106°57'、北纬28°15'、西面与**镇和**镇相连、南面与**乡毗邻、东面与**县**镇接壤、北面与**镇相接。总耕地面积14522亩(二轮土地承包面积),其中田2473亩,土12049亩,林地总面积57252亩,其中原始森林4000余亩。全乡辖10个行政村、47个村民组、2211户、8546人,其中农业人口8324人,%,少数民族374户、1921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 5 °C,全年无霜期短,日照短。年均降雨量950~1150毫米, 最高海拔坪庄村1698米,最低海拔同良村900米,相对高差 798米,平均海拔1350米,干旱、雹洪、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全乡地貌为丘陵和山间盆地之组合构成。, 省道303贯穿而过。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矿,主要支柱产业有烤烟、魔竽、方竹、畜牧等。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许多美丽的景点,如苍水岩瀑布、马兰河峡谷、坪庄原始森林、同良温泉等等,这些都有待开发。
全乡上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
乡化进程,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农网改造、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的实施下,农村水、电、田、林、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畜牧、烤烟、蔬菜、方竹等四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龙头企业正在兴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
1、农村基础条件较差。水地有效灌溉面积、梯田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2%和65%,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不高,通达面不广,等外公路比重大,通油路的村只有1个,占10%。农村供电网架结构差,设备陈旧老化,供电能力不足,部分组户仍没有通电,电力增容迫在眉睫。农村安全饮水困难巨大,就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也不能正常使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全乡2025户农户中,修建有符合标准的小水窖总数不足100口,有95%以上的农户不能饮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2、经济实力弱。人均GDP、乡级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均处于全县挂末位置,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条件差,属于贵州省扶贫二类重点乡,全乡10村中就有7个村属于贵州省扶贫一类重点村,3个村属于贵州省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