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泰山庙小学   刘晓琦
俗语说:“千人干脾气,万人万模样”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树叶”。因此,不同学生的作文应表现不同的内容和个性特征,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写作是思维的完美与能力的提高,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是个体的荣观行业以及差异与色彩。写作是作者主观情感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好文章往往是因为捈抹了个性的色彩,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崭新的光辉。
一、抒写潇洒的生命轨迹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所谓“真实”就是以自然的心灵之眼观察生活的原貌,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注意到生活的“阴暗面”,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真诚”就是反对先入为主的给学生外加一种“标准”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衡量”和“匡正”生活,导致虚假地作文甚至虚假地做人,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是作者的生活方式,把矫情伪饰的杂质过滤掉,把法然大气和硬朗讽留下来,“有真意、去伪饰;少造作,勿卖弄”,这才是写作的美学趣味,这才代表了学生体悟世界看待人生的情感方式。
二、放飞作文,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需置疑的,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也是天经地义的。我们提倡自由为文,就是给学生作文“松绑”。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让他们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没有畅所欲言的顾忌,我们主张放飞作文,就是鼓励学生在完成课业之余,踊跃投身图书世界,撷取阅读的精华,奔向大社会、大自然,去拥抱生活的真谛,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尔后勉励多多练笔,让他们全凭自己的意愿、喜好去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心智与才干。
三、弘扬个性,表现人性的精髓
个性化的创造是作文的根本标志,而每个习作者都 是有血有肉、有灵性、有个性的人,作文应该展示人格魅力,表现人性精髓。作文有了个性和人格,就有灵性、有生命,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那是因为它洋溢着浓郁的个性色彩,搏动着感人的人格力量,千人一面的干瘪之作所以令人厌恶,那是因为它失去了率真的个性,背叛了神圣的自我,作文要张扬个性,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
总之,作文要杜绝“美丽的谎言”的编造,远离虚情假意的造作。应该记住:求真、求诚是作文之本。我们要教育学生诚信为人,真情为文,在作文的磨炼中,不断发现自我,完美自我,让青春与佳作一起焕发生命的辉煌。
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探究教育专家萨奇曼坚信: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这些新奇的事物的背后空间发生了什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指导他们如何提问,如何搜集资料,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和养成听取各种不同的建议以及随时发现新事物的 习惯。而21世纪正是呼唤创造性人才的世纪,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能力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改变一些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以外,挖掘教材资源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之一。
一 、 课前预习,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 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是激发主题意识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而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预习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既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又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布置学生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初步建立图像,还是学生收集材料的途径之一,从而让学生进入情景,设置疑点,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在预下来。结果同学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邮票,有一个同学还在不同特点的邮票上记下了自己疑点,他在一张黑白的没有齿孔的邮票上写着,这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他在一张彩色的有齿孔的邮票上写着,这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是怎样发明呢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学生由预习课文加收集材料而引起的疑点,同
时也是老师教学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再如:我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学生在预下了这些疑点:(1)蜜蜂给谁引路?(2)蜜蜂为什么引路,它真的会引路吗?等。其中有一个学生却在书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原来是列宁跟着蜜蜂走才找到了养蜜蜂的人,所以,题目叫“蜜蜂引路”。此例可以看出学生在预习中不仅找到了自己的疑点,而且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的基础上还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