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竹内好的《鲁迅》和《鲁迅入门》.doc

格式:doc   大小:10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竹内好的《鲁迅》和《鲁迅入门》.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5/2 文件大小:1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竹内好的《鲁迅》和《鲁迅入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尾崎文昭:竹内好的《鲁迅》和《鲁迅入门》
尾崎文昭  

在战后日本的鲁迅研究中,被提及最多的作品大概是竹内好的《鲁迅》[1],这里无须赘言。
以前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生、研究生还很少,那时候进入该领域的人都要首先阅读鲁迅,把它看成是由此扩展自己世界的东西(我是这么想的,或许这只是个别区域的现象)。而竹内好的《鲁迅》则被认为是应该最先阅读的,概言之,它被看成是战后所有鲁迅研究的出发点。当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曾一度尝试阅读,虽然什么也不懂,却为作品的动人力量而倾倒。当然,之所以不明白,我想那是自己的问题。此后我虽然有机会多次重新阅读,也不认为读懂了。后来伊藤虎丸先生说,竹内好将“文学者”和“启蒙者”进行对比,就相当于丸山升在《鲁迅》中将“革命者”与“文学家”作对比(伊藤先生在他的《鲁迅与终末论》(龙溪书舍,1975)里讲述了这一观点,实际上分析稍显复杂)。还记得我听了他的话恍然大悟。也就是说,竹内好的《鲁迅》所说的“文学者”就相当于丸山升的《鲁迅》中的“革命者”,而“启蒙者”则相当于“文学者”。伊藤虎丸先生在其《鲁迅与日本人》(朝日新闻社1983)的“后记”中有这样的记述:“作为‘研究’,它自然应当早已被超越,但是我立论的基本问题的框架结构却没做到超越,作为后辈深感羞耻。”字里行间应该理解为这也表明自己的“研究”已经做到了超越这样的自信。《鲁迅与终末论》这本书正是在熟谙竹内好的《鲁迅》、并以此为基础(维持其基本问题的框架结构)突破“咒语束缚”,重写竹内好的“回心”论的。
深明事理的人不难推断竹内好的《鲁迅》已经被透彻理解了,然而最终却没能达成广泛共识。而《鲁迅与终末论》本身也并不那么容易理解。
受到伊藤虎丸先生和木山英雄先生论考的指引,当想到从“‘多疑’的思维方式”[2]这种观点来理解鲁迅的时候,我突然就明白了:竹内好在《鲁迅》中意欲阐明却没能够阐明的,正是这一观点。我的看法,是从与伊藤虎丸先生不同的角度阐明了竹内好所谓的鲁迅思想的根源“永远的革命”的思维构造。那是大约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虽然我在那篇文章对此作了说明,却几乎没有受到关注。
竹内好在未来社版《鲁迅》的“后记”(1961)中说道:“作为鲁迅研究著作,这本书已经旧得没法用了。……而后来我自己的见解也有所深化。”在创元文库版的“后记”(1952)中他又说:“我自己在战后重读鲁迅,也写了另外一本叫作《世界文学手册鲁迅》(世界评论社,1948)的书。在那里,有些部分理应表达出比前著更进一步的见解。”
后来这本《世界文学手册鲁迅》经过整理,作为《鲁迅入门》(东洋书馆,1953)重新刊行(删除了《传记》开头两章,简化了附录,附加上自己补充的注释,并且修改了印刷错误。笔者以下采用《鲁迅入门》)。我以前没有读过这本《鲁迅入门》。想不起是哪位前辈说过:“那是面向大众的读物,无论是章法还是内容都远不及《鲁迅》”(尽管对这番话的记忆本身也不可靠),我就盲信这位前辈的话,以为如要悉心研读的话,那应该是《鲁迅》而非《鲁迅入门》(错误地确认内容是一样的),后者没有阅读的必要。同时也没有注意到上述竹内好自身的说明。
可是就在五年前我以《回顾战后日本的鲁迅研究》为题开设专题研讨课时(直到现在),当第一次阅读《鲁迅入门》,我暗自大吃一惊:它竟然比《鲁迅》好得多,无论是内容还是章法!而我至今一直无视它,甚是羞耻。话虽如此,既然没有读懂《鲁迅》的能力反而被那种费解的文字迷住,就当然不会有能力去理解《鲁迅入门》的价值。那么即便以前去阅读,大概最终也只会仿效那位前辈,生出同样的感想吧。无论怎么说,那都不好。我很后悔。
战前版的《鲁迅》的确因其独特而费解的文体和精神上的张力使人入迷,从而造就了众多的崇拜者,以及超越鲁迅研究界限的热心读者。毋宁说,其费解本身就生发出魅力,它给与读者这样一种感觉:虽然所说的暧昧不清,但似乎因此才有了真实的光。结果是,它把读者卷入那样的世界,即不够清晰地思考的漩涡;而一旦陷入,就难以自拔,就越发难以形成对鲁迅的独自视点。故此,战后日本的鲁迅研究、特别是其思想研究不得不就围绕如何超越或穿过面前这座高山而展开。研究鲁迅思想而不经此一搏,会被人嗤之以鼻的。结果却最终也没能突破原有框架,而被“咒语”所束缚者也不在少数。
但是,为什么到现在那些鲁迅研究专家也不使用《鲁迅入门》呢(虽然现在也有人言及此事)?是为了攻下看起来更难、更为地道的《鲁迅》而花费了过多的工夫?还是结果哪本书都没能理解?因为在理解鲁迅思想这一点上,《鲁迅入门》更为深刻且较为明晰,而且就是竹内好自己,无疑认为战后的分析和理解相对成功,还不如选择这本书作为竹内好鲁迅论的核心著作。尽管如此,读者都崇拜更为费解的《鲁迅》,而与我一样无视更为明晰的《鲁迅入门》。那么到底竹内好的感受如何?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