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泉州九中.doc

格式:doc   大小:25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泉州九中.doc

上传人:daoqqzhuanyongyou2 2018/5/10 文件大小:2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泉州九中.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泉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宗教门类齐全,名寺古刹众多。

承天寺清净寺灵源寺龙山寺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上海上交通发达,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摩尼教、日本教、拜物教等多种宗教和发源于中国的道教曾相继在这里传播。至目前为止,全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14个单位中,与宗教有直接关系的达11处之多,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的46个单位,宗教占23个。因此,泉州被佛教称“泉南佛国”,被道教称为“闽南蓬莱”。
(二)是历史悠久,蕴含深厚。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泉州不仅是众多宗教的聚集地,也是各种宗教较早传播的地区。延福寺、元妙观是福建省最早建造的佛、道寺观之一,随着岁月的推移,佛道两教更有很大发展,全市有名称可考的佛寺达600余座,道教宫观岩洞也达几百处。伴随“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跟随其后的天主教、摩尼教、基督教、印度教、日本教、拜物教也相继在泉州传播。这些宗教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泉州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不少寺庙、宫观在海内外有着重要影响。
(三)海外渊源密切,对外交往频繁。
泉州是中国著名侨乡,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泉州古称刺桐港,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由于,海上交通发达,泉州先民足迹遍及台湾、东南亚、日本以及欧美等地,并在异国他乡繁衍生息。目前,祖籍泉州的海外华侨和台港澳同胞的总人口达1600万人以上,其中祖籍泉州的汉族台胞就达900万人口。泉州先民离乡出外谋生,同时也将宗教信仰带到异国他乡,并逐渐建造寺观供奉。
? 思考
除了文中提到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你还能找到泉州其它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吗?
泉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泉州的宗教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兼容了民间宗教和外来宗教。泉州的原始宗教以蛇作为图腾崇拜。从秦朝到唐代,大量的汉人多次入闽,带来了中原文化,佛教、道教就跟随南迁的移民传入泉州。从唐代开始,泉州成为中国的重要港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的传入使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案①例----------------------
开元寺,在市区西街,建于拼拱二年(686年)曾名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今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宋、元代有支院百二十所,“食指常万”。现存十分之一、二,面积尚有百余亩。开元寺中轴自南至北建筑群依次为:
(1)照墙“紫云屏”。
(2)山门即天王殿,悬朱熹撰,李叔同书之“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楹联。拜亭和拜庭,古容垂阴,旁列唐宋石塔,石经钟。
(3)大雄宝殿,重檐歇山式,九开间六进深,有柱96根,又得名“百柱殿”。殿供“五方佛”雕像。殿顶斗拱雕刻飞天乐伎24尊,别具一格。殿中铁铸香炉为清代郑芝龙供奉。殿前月台基座砌有青石浮雕72幅,殿廊柱有雕刻印度神话故事的精美青石方柱两根系泉州婆罗门教寺遗物,为明代修殿时移用。
(4)甘露戒坛。唐有甘露井,宋建坛,明重建,为重檐八角攒尖式。坛顶部如意斗拱层叠如藻井,繁复精巧, 饭暗饰飞天乐伎。坛供佛分五级,自上而下依次为卢舍那佛;菩萨四尊;金刚八位;护三扳;护五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