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乐民河流域文明讨论
刘永书先生在《一条记忆历史的河流》中说:乐山成套的青铜器在同一地点出土,与文献记载吻合,似乎为鄨县和犍为郡最初治所的锁定,提供了一种尘埃落定的可能。尘埃落在何处?刘永书先生没有点明。多年来,笔者一直苦苦思索这个尘埃落定之处,曾为此细读两《志》(《遵义府志》和《续遵义府志》)及相关的历史文献。今读刘永书先生之文,不禁豁然开朗此尘埃定在今播州区乐民河畔。确切地说:今乐民河,就是先秦两汉时的鄨水。今鸭溪镇乐民城乃古鳖国鄨县的邑(即都城),也是汉置犍为郡的最初治所地。理由如下:
先秦古国鳖国
今播州区境,先秦时为鳖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为什数,中夜郎最大,鳖国是大夜郎旁小邑。《遵义府志》称:周秦之时,西南诸国,皆以兽畜鳞介名可推鳖在秦以前为国,与诸国等。春秋时古濮人在今播州区境及周边建立以鳖为图腾的部落联盟,史称鳖国。鳖国是大夜郎国管辖的小邦国。前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周春元、王燕玉等先生主编的《贵州古代史》说:春秋时期,今贵州地方存在若干独立割据的政权,为大小不等的国或邑。今遵义、桐梓、绥阳诸县为鳖国境战国时,夜郎国崛起,取代牂牁国,征服鳖国。所以史称鳖国为夜郎旁小邑。
秦汉郡县鄨县
秦统一六国,设置郡县。将鳖国鳖字之鱼改写成邑而称鄨县。汉武帝时置犍为郡,辖十一县,大部分在今四川南部,含鄨县。因鄨县背靠巴蜀,南望夜郎。《遵义府志》主编郑珍称赞唐蒙此举很有远见。那么鄨县包含哪些地域呢?据《前汉地理志》《水经注》《华阳国志》等古代文献对鄨县县境水道的描述:鄨县有不狼山,鳖水所出,于其县而东注入延江;温水出犍为符县,南流入鄨境;黚(同黔)水亦出符县,与温水会,黚水亦南至鄨入延。汉水出汉阳道山阘谷,东至鄨邑入延江水。《遵义府志》称:符乃今四川合江地;汉阳为今毕节、黔西地;温水即今遵义桃溪河;黚水即今绥阳洪江;汉水即渭河(今称偏岩河);延江水即今之乌江。郑珍由此总结道:合诸水源委求之。可见,渭河南岸即平夷境,其北岸鄨县地。桃溪源出处,即符县地,其所经鄨县地也。郑氏由此确认:今遵义、桐梓、绥阳为古鄨县地。金沙县《官田乡志》也称乡境为古鄨县地。他们是根据前《大定志》记载:今黔西、大方两县部分地和金沙县属秦汉鄨县地。所以,可以确认乌江之北,从渭河(今偏岩河)西岸到洪江流域,含今金沙、遵义、桐梓、绥阳及黔西、大方一部的广大地区都是秦汉鄨县地。而今播州区境正处于古鄨县之中心区域。鄨水与乐民河鄨国、鄨县之名,当源于鳖水。那么,鄨水在哪儿呢?《前汉地理志》称鳖水出邑西不狼山。《水经延江篇》注称:鄨县有鄨水,出邑西不狼山,东与温水会,温水出犍为符县,南入黔。故鄨水位置,当满足三个界定:一是出邑西不狼山,邑乃鄨国都城;二是南流而东行于鄨境入延(今乌江);三是位于温水、黔水西面。
那么不狼山在哪儿呢?
巨儒郑珍认为,不狼山即娄山。《贵州古代史》的主编周春元、王燕玉进一步解释不狼山是古濮人称濮僚山的近音,实为娄山。按此,古鄨水、温水、黔水皆是源出娄山。郑珍确认温水即今遵义桃溪河,黔水即今洪江,洪江上游即是遵义市湘江,最后都东流入延水(即乌江)。考乐民河(曾名罗闽河)源,一出松林镇花间山;二出松林镇台鼓山,皆属娄山中段。乐民河南流经乐山、鸭溪、石板、三合诸镇,在石板镇苦竹渡与温水(渭河,即偏岩河)汇合。再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