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doc

上传人:ttteee8 2018/5/29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河北省文安县人造板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王民
八月下旬,我们组织县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同志会同南林大专家一起,专程赴河北省文安县考察人造板产业发展情况。文安县人造板产业发展之快令人惊叹,规模之大令人振奋,效益之好令人鼓舞,其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产业发展历程
文安县人造板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左各庄创办了第一家人造板生产企业——同利板厂。一年后,红星、洪宽、金秋、胜华、英华等板厂相继建立,初见产业雏形。起初规模都很小,产品单一,产量很低。1986~1987年,随着家具市场的兴起,需要大量的三合板。于是生产规模不断增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1990年,左各庄镇已有胶合板厂48家,并辐射到邻近的柳河镇、滩里镇、文安镇和刘么管区。当年全县板厂和配套企业发展到145家,从业人员达5000人,年产量10万立方米,产值5000万元,利税1200万元。标志着文安人造板业已经走出初级阶段,并初步显示出它的分布格局。
但是,产品规格小、品种少,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一些企业经营者大胆投资,更新设备,开始由小板生产转入大板生产。截止1992年底,人造板业及配套企业增至406家,,年产量30万立方米,。出现了“日建一厂,日利一万”的可喜局面。人造板业厂家数量的猛增,产量大幅度增加,群体优势的形成,使营销方式由外出推销改为坐厂经营。进入1993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文安,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同时,一些配套企业也在猛增,旋皮、粉碎、制胶、机械等企业共计200余家,几乎占人造板企业的50%。文安人造板业步入快车道。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有些企业也出现了偷工减料、质量不合格等现象,给销售带来极大影响,人造板企业滑入低谷。在政府帮助和引导下,聘请专家,搞技改,增投入,努力提高工艺水平。经过一番努力,人造板业终于重新焕发了生机。1994~1995年,人造板的品种、规格都有增加,刨花板、三层板、多层板、宝丽板、细木工板等,应有尽有,规格更加多样化,质量也不断提高。到1995底,人造板业及配套企业786家,。年产人造板50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管理不善,出现亏损甚至面临倒闭的情况,文安人造板业第二次步入低谷。通过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经营理念,到1998年,文安人造板业又得到快速发展。全县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的人造板企业8家,形成了以左各庄镇为中心、从文安县东北部一直延伸到中部、分布5个乡镇(管区)的文安人造板产业群体格局。至2000年底,成立了河北省胶合板技术民营科技产业园区,全县人造板企业及配套企业发展到1127家,从业人员达5万人,年产量320万立方米,产值15亿元。人造板品种、规格也更加齐全,开发出了装饰贴面板、建筑模板和中密度板。
2001~2005年,人造板业步入正规化生产。生产流水线的引进,科学化的管理,使企业不断发展完善,产品不断上档升级,销售量不断攀升。历经20余年的艰辛发展,科技产业园区已成为中国名优人造板生产销售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人造板市场。到2005底,文安人造板企业及配套企业2400家,从业人员8万人。年生产人造板500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65亿元。占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