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对崔莺莺、林黛玉、杜丽娘的比较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崔莺莺、林黛玉、杜丽娘的比较分析.doc

上传人:jia0277li 2018/7/2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崔莺莺、林黛玉、杜丽娘的比较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比较分析
刘荣荣 0920110241
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个独一无二的古典贵族形象。本文将之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从爱情理念、***、结局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爱情理念***结局

“红颜命薄古今同。”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处在社会的最高层,素以温顺、贤良著称于世。但是,她们身上也不乏斗争精神,特别是为了爱情而做出的抗争。中国爱情文学杰作《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不仅在当时,至今仍激动着无数读者。历代的研究、评论文章可说是汗牛充栋了。然而作品所反映的爱情以及它们反封建的社会意义、美学价值究竟如何?我们从这里面能够得到启示?翻开中国文学史可以看到,女性反抗命运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从崔莺莺、杜丽娘直到林黛玉,反抗命运的火炬一代传一代。
(一)、不同的时代,相同的爱情观念
爱情观念是社会思想的一部分,他的内容的变化、发展,是和封建理性斗争的结果。我们从三个时代的三个女性身上可以看到这一点。
崔莺莺是相国的小姐,杜丽娘是太守的女儿,林黛玉是清贵之家的女儿,又寄居在四大家族的贾府。在这样的官府门第里,他们受到的是封建的礼制教育,遭到的是封建家长们对男女自由爱情的干扰。崔莺莺是个足不出户的贵族小姐,她在红娘的鼓励下单独外出,与张生相遇,便产生了爱慕之情,这种
“眼角传情不言心自省”的情感,在“墙角连吟”后,便在两者心灵中沟通了。于是这位相国小姐便对穷酸书生一网情深。而此时的崔莺莺正处于“父丧未满”时,且老相公在日“曾许下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见《西厢记》第一本·锲子
,莺莺竟自产生异端邪念,岂不是大逆不道?显然,着恰恰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高估了它的意义。这种一见倾心的恋爱方式,其产生原因,对于张生来说是悦色,对崔莺莺来说则是内心自然喜欢的萌发和流露,人的自然要求和个性觉醒的力量,转换为内心感情的萌发和冲动。因此,就其实质而言,莺莺的爱情只是一种男女最初***的要求,还没上升到一种理性的理想追求。这种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封建意识的束缚和控制。因此,它的局限和软弱是很明显的。
莺莺的身份,她自小所受的教育,家庭环境对她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她表现出理性和感性相分裂。就自我感情的需要来说,她希望和张生结合,但她又绝不敢向老夫人提出,这除了老夫人平时严厉管教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她自以为违背母命,暗地约会是有伤风化,不和身份的。感情的需要和理智的控制,人性的醒悟和礼教的压抑在这时形成了难以摆脱的纠缠和斗争,以至她想爱、又犹豫、做作。
崔莺莺对于爱情的追求只限于想,并未实施。那么对于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又留给了她的后人杜丽娘。
杜丽娘生活的年代封建势力更强,父亲杜宝对她管教极严。她从未越闺房一步,连自家中有个花园也不晓得。为了
“他日到人家,知书识礼,父母光辉”杜宝请了个六十岁还“从不晓伤个春,从不曾游个圆”的迂腐老儒生陈最良来教授“后妃之德”。然而对于一个少女来说,屋外的万紫千红是多么的吸引人,《诗经》中那遥远的爱又是那么令人羡慕。屋内和屋外,远古和目下,这迥然不同的色彩和冷热,怎么能不令杜丽娘感到伤感和忧虑。同时,这无疑又给了杜丽娘以爱的力量。应该说,在春香闹学时,杜丽娘还是力图保持庄重,支配她的还是理智。但是在游园后,她就放弃理性而服从感情需要了。因此,杜丽娘对爱的追求较崔莺莺更激越炽热,以至竟可为此而死,因此而生。
杜丽娘爱情追求的进步性,不仅表现在她的情感流露比崔莺莺要更加无所顾忌,而且还表现为她的恋爱方式并非如崔莺莺的那种原始的一见倾心式。对这个问题应当说明一下。从剧本,杜、柳身前实际上根本就未曾碰过面。梦中约会和现实中确有此人,其目的不过是:一、使他们的结合含有天意,让当时人较顺当地接受“二、说明杜丽娘所追求的是现实中的理想人物。
然而,杜丽娘并没有战胜封建理性的束缚,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在遇见柳梦梅时,感情冲动时抛弃了自身理性的束缚,一旦回归现实,种种外在的内在的理由便无一不使她感到矛盾。杜丽娘渴望和柳梦梅结合,可是当他们还阳之后,她却亮出了“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牌子。这一点说明了杜丽娘还是无法摆脱礼教戒律的束缚,尽管她对之深恶痛绝,可惜她自己却又在以此压迫着自己。
林黛玉小时因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而寄居贾府。环境的龌蹉,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的纯洁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诩,目下无尘。”并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
应该说宝黛的爱情是很理想的:他们青梅足马、志同道合。杜丽娘模糊的理想人物在林黛玉这儿变得清晰、明确、具体了。她带到理想去生活、去爱人,同时又用自己的理想去要求人、影响人。
与宝玉“日则同行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