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剪辑点的选择
所谓剪接点,就是两个镜头相连接的点。它指的是把不同内容的镜头,选取两者恰到好处的连接地方,组接起来。
剪接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剪接点选择的恰当,可以保证人物动作和物体运动在时空不断变化的影视节目中连贯流畅。剪接点选择不当,可能会使影片表意重复,节奏冗长拖沓,甚至违背生活的逻辑,让观众感到费解。
剪接点通常有以下几类:
1、动作剪接点
动作剪接点通常有以下几类:
①消失剪接点
消失是指主体在画面上的消失。不论是运动的物体还是人物,一旦在画面上消失,就构成剪接的好时机。
比如,一个人跑动过程中被树干、行使的汽车挡住;一个人打开房门出去,身体被关到一半的门挡住;一个人在室内翻找东西,被桌子、书柜、沙发挡住;一个人一步蹬上火车,身影一消失就可以切换镜头。一辆汽车向远处驶去,被扬起的沙尘挡住;一列火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使,一下子转入到山后或钻进隧道;画面上运动的物体或人物逐渐走入建筑物的阴影或隐入林荫中,这些都是好的动作剪接点。
②封挡切换
画面上运动的主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挡死或挡模糊了摄像机的镜头,观众几乎无法再从镜头中辨别出运动主体的质地、形状等。在封挡的瞬间,切换镜头,可以使观众意识不到镜头的切换和场景的变换,影片就显得自然流畅。在很多动作片的打斗场面中,封挡切换用的比较多。(《国产零零漆》)
《武状元苏乞儿》:苏乞儿家被抄
A(跟镜头)苏乞儿和他爹两手空空,说说笑笑从家里走出来,旁边是跑步赶来的士兵。
B(全景)以苏乞儿的爹的背影为近景的集市的热闹场面。
当A与B相接时,导演就把剪接点选在镜头A中两个人走向镜头,一直到把镜头挡模糊的瞬间。
剪接点既可以选择在前一个镜头中的主体在运动中挡黑了画面的瞬间,也可以选择在后一个镜头的开始瞬间。镜头开始瞬间是画面主体的局部特写,随着主体远离镜头的运动,观众逐渐看清主体的质地和形状。
比如,下面两个镜头的组接:
A(中景)两条腿匆匆向镜头跑来。
B(特写—中景—全景)两条腿由模糊到清楚,匆匆地在楼梯台阶上迈动。
③出画入画
出画入画是指主体运动出画面和运动入画面。物体和人物运动出画面和运动入画面是一个恰当的剪接点,这个剪接点是组接不同空间镜头的重要手段。
在任何一段影视节目中,只要有一个出画或入画镜头,在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上就是任意的,出画入画是时空转换的有效方法。
④姿态转换
把剪接点选择在画面主体的姿态发生变换的瞬间,观众的视觉会认为主体正在做动作,而感觉不到镜头的切换和剪接点的存在,从而实现动作的连续。
比如:
A(全景)总经理与公司各个部门负责人坐在会议室开会,总经理生气。
B(中景)总经理站起来训话。
在这两个镜头中,主体人物总经理的姿态发生了改变,组接时,剪接点应该选择在B镜头总经理站起的瞬间。观众的注意力被主体人物的动作吸引,就会忽略剪接点的存在。
当然,两个镜头组接时,画面上主体姿态发生转换的瞬间可以在第一个镜头的结束处,也可以在第二个镜头的开始处。
⑤动作方向或速度变化
如果前后相接的镜头,画面中主体的姿态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主体运动的方向或者速度却有显著的变化,同样不失是好的剪接点。
比如:
A(远景)一辆客车在弯曲的山路上行驶,然后拐弯。
B(全景)客车迎面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