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力资源管理》课件
第十一章人力资源开发
教学内容:
人力资源能量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知识
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整体性人力资源的开发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理解人力资源开发应具备的能量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及途径;掌握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人力资源开发应具备的能量、需求分析,人力资源的在职开发、脱岗开发、精神动力开发、技能开发和创造力开发及整体人力资源开发。
教学难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分析,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力资源能量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使中国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变化之深刻和广泛,可以用沧海桑田、天翻地覆来形容。相应的,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经受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
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冗员,经常是5个人干3个人的活。但在一些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又缺乏合适人选,结构性短缺严重。
2、企业缺乏合格的经营者,更缺乏企业家
目前在岗的董事长、总经理,受过工商管理系统知识培训者寥寥。而仅凭实践中摸索的“武工队”则比比皆是。
3、缺乏拔尖的技术人才
拔尖的技术人才有能力开发出与跨国大公司相抗衡的新技术、新产品,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持有者,其中包括高级管理专家,诸如财务总监、人事总监、市场总监、信息总监等。
4、缺乏熟练的骨干技术工人
为降低成本而过多使用廉价临时工担任技术工作,使骨干技术工人缺乏的问题雪上加霜。
5、作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合格的政策公务员也十分缺乏
一方面,在岗的公务员的业务水平、专业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其廉洁自律等综合素质偏低。
6、员工缺乏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其原因有三:
一是在改革开放中,广大企业职工是经济上受益最小的阶层之一,下岗工人更成为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
二是由于广大企业职工的政治地位相对下降,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后,原来的主人翁大厦已经土崩瓦解,新的主人翁机制尚未形成;
三是竞争机制,极大地限制了职工积极性的发挥。
7、我国企业员工缺乏精神支柱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主人翁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至今已风光不再。而新的、有效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在一些企业中存在着信仰真空、信念危机,使企业内部的精神发动机难以正常启动。
8、我国企业缺乏强有力的主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旧有的无私奉献机制大多失灵,而新的以年薪制、股权、期权为特征的物质激励约束机制也难以奏效。
以上问题,是改革开放道路中出现的,也一定要使其在改革开放的继续实践中一一化解,但前提是坚定不移地按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客观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