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7/18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林旭波,何家维,白光辉,严志汉,赵晓君
【摘要】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1例骨梗死患者的X线、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21例患者共35个骨骼受累,包括18个股骨,10个胫骨,2个肱骨,1个肩胛骨,4个髂骨。在骨梗死早期X线和CT表现阴性或骨质疏松,MRI检查敏感,表现长T1长T2异常信号;在中晚期,X线和CT表现为不规则点片状钙化,MRI表现多具有特征性,呈“靶环”或“地图”样征象,T1和T2加权上呈高低混杂信号。结论:MRI对于骨梗死各期表现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X线和CT对中晚期骨梗死钙化检出有利,三者结合有助于明确诊断。
【关键词】骨梗死;X线平片;CT;MRI
骨梗死是指发生于干骺端或骨干的骨性坏死,致病原因至今尚无定论,临床较少见,且表现不典型。文献对于骨梗死报道尚多,基本认为X线平片、CT对于早期诊断不敏感,容易漏诊或误诊,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1-3]。现总结我院近年来证实的21例骨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便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4年2月至2008年8月间,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骨梗死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9~58岁,。所有患者均否认有在潜水或高压环境下工作的病史,7例在外伤后2 h至3个月内发现(其中3例病变未位于外伤部位),5例有关节肿痛病史,其余9例因体检等偶然发现。8例有1年以上的长期大量饮酒史,4例有长时间的激素使用史,5例曾有结核或肺部感染病史,但用药不详。
成像设备和方法
21例均采用Siemens公司500 mA摄片机,AGFA公司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摄片。8例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CT机扫描,条件:120 kV,200~250 mAs,,扫描层厚2~5 mm,扫描下肢长骨,均采用两侧平放,同时轴位扫描,部分患者行多平面图像重建(MPR)。MRI检查12例,使用Philips Gyroscan Intera ,表面线圈,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RI检查
12例(12/12)均发现病变,累及部位16个(其中2个股骨和1个髂骨为X片未发现),4个病变部位边界不清,病灶信号呈长T1长T2改变,10个病变处信号改变相对复杂,主要呈不规则环样征象,中心部信号呈等、长T1和T2,中间环T1和T2加权均呈低信号,外圈呈现长T1、长T2信号改变,另外2部位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且病灶边界清晰(见图3~图6)。12例中3例肌梗死,4例出现临近关节积液(见图6)。
影像学表现
尽管骨梗死原因很多,但病理学改变过程大致可分为骨组织缺血后,细胞水肿、液化、坏死,死骨形成,随着时间延长,周边肉芽组织长入,吸收坏死区,形成新的骨组织[3-4]。这些改变是影像学表现的基础,在骨梗死早期,X线和CT检查可表现正常,或骨质密度减低,对于表现轻微者可能检出就困难,MRI对于细胞成分改变敏感,检出率高,主要表现长T1长T2。对于中晚期患者,病变区出现死骨,在病灶周围因肉芽组织长入及新骨形成而硬化性反应带时,骨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