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山三角镇6个月~6岁小儿贫血发生率原因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山三角镇6个月~6岁小儿贫血发生率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8/14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山三角镇6个月~6岁小儿贫血发生率原因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山三角镇6个月~6岁小儿贫血发生率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中山市三角镇6个月~6岁小儿贫血发生率及病因, 为制定干预措施及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6个月~6岁小儿4347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进行外周血血红蛋白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后计算贫血发生率, 随后对诊断为贫血的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分析贫血的病因。结果参加本次调查的4347例小儿中有251例诊断为贫血, %。发现偏食和未及时添加辅食为贫血的主要原因。230例(%)贫血者未及时添加辅食, 21例(%)贫血者及时添加辅食;218例(%)贫血者偏食, 33例(%)贫血者不偏食。结论中山市三角镇6个月~6岁小儿贫血发生率低于我国最近一次调查的5岁以下儿童贫血发生率。根据本次调查显示的贫血原因, 本地区进行了积极应对, 制定了干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关键词】小儿;贫血发生率;病因分析
小儿贫血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原因所致的综合症状, 其主要指外周血中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不足[1]。贫血不仅能够引起小儿食欲减退、面色苍白、肝脾肿大等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改变, 还会引起神经精神方面的变化, 对小儿智力的发育有所影响。如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 可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 因此, 科学有效的针对贫血的患儿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在本次研究中, 对本地区小儿贫血状况进行调查, 检测当地6个月~6岁4347例患儿的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 从而研究小儿贫血的发生率和贫血原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10月三角镇12家托幼机构体检及儿保门诊就诊的6个月~6岁小儿4347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4347例研究者中, 男2485例, 女1862例, 6个月~ 1岁387例(男208例, 女179例), 1~ 3岁1832例(男1024例, 女808例), 3~6岁2128例(男1253例, 女875例)。各年龄段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参加本次研究的4347例患儿进行外周血血红蛋白检测, 由专业的检验医师进行左手无名指针刺取血, 检查内容包括: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容积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后计算贫血发生率, 随后对诊断为贫血的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分析贫血的病因。问卷内容具体包括4部分:贫血患儿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家长因素(喂养人文化程度、母孕期有无贫血)、小儿喂养情况(添加辅食情况、有无偏食)、生活环境(家庭状况、是否托幼)。
1. 3 诊断标准根据WHO推荐的诊断标准, 6个月~6岁者血红蛋白(HB)的低限值为110 g/L, HB 110 g/L即可诊断为贫血。具体分度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第7版的分度标准, ①正常值下限~90 g/L者为轻度;②89 g/L~60 g/L者为中度;③59 g/L~30 g/L者为重度;④ 30 g/L者为极重度。
1. 4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2检验。P 。
2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