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中医治疗肾肿瘤
肾肿瘤大多为恶性,在成人恶性肿瘤中,肾癌占3%,在原发性肾恶性肿瘤中,肾癌占85%[1]。我国肾癌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发病侧别左右相等。/10万,/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2~3∶1。发病高峰年龄为50~70岁。
由于肾肿瘤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早期非转移性肾癌,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仍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晚期转移性肾癌预后差,中位生存期约13个月。目前临床多在手术切除肿瘤病灶的基础上,联合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以提高疗效。中医药作为治疗肾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肿瘤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疗效较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病因病机
中医并无"肾癌"病名,因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腰痛、腰部或上腹部肿块,故常将肾癌归属于"血尿"、"腰痛"、"症积"等范畴。
肾癌病因病机复杂,病因包括: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喜食辛辣,嗜烟酒而致酿湿生热,湿热内盛,蕴结于肾;②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条达,气滞血瘀,毒瘀互结瘀阻于肾;③外受湿热邪毒入里蓄积于肾;④房室不节,恣情纵欲,或劳累过度,损伤脾肾,或年老体弱,或久病及肾,而致脾肾气虚,脾虚不运,肾虚气化失司均可致水湿内停,酿湿生痰,痰湿郁结于肾。诸种因素相混,日久生变,成积成块,发为该病。王三虎[2]认为,肾癌的发生与肾虚关系密切。
该病病机虚实夹杂,但以本虚为主。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正气虚衰关系密切,肾肿瘤的发生也不例外。但在疾病初始阶段,邪气亢盛明显,故以湿热、气滞、血瘀、痰凝为主,中晚期则以脾肾气血阴阳虚证为主要矛盾方面。
2 辨证论治
,迫血妄行症见血尿频现,尿血鲜红,或尿急、尿频、尿灼热疼痛,腰痛或坠胀不适,腰腹部可触及肿块,伴发热,口渴,纳呆,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该类患者大多为初诊病例,尚耐攻伐。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方选八正散加减。
,脾肾两虚症见无痛性血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食少,腹痛便溏,小便不利,两下肢水肿,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或沉涩。多见于经手术或经放化疗患者,癌邪被克,正气亦伤。治以温补脾肾,扶正祛邪。可予肾气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肝肾阴虚症见肉眼血尿,有时尿中夹有血丝或血块,腰部或腹部可触及肿块,腰痛加剧,多呈刺痛或钝痛,痛处固定,或经手术切除,残癌再发,或因久病伤阴或经放疗化疗之后出现口燥咽干,渴欲饮水,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或甚至光剥无苔,脉细数或细弦。治以滋阴补肾,化瘀散结。
,气血两虚症见无痛性持续血尿,腰腹肿块日见增大,疼痛加剧,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纳呆食少,舌质淡或见瘀斑、点,苔薄白,脉沉细或虚大无力。治予八珍汤加减以补气养血,扶正抑癌[3]。
3 经验方治疗
李真喜等[4]认为,肾癌发病机理为寒癖蕴结,脾肾虚衰。故以健脾补肾,温阳化瘀为治则。自拟"肾癌方":黄芪30g,白术15g,鹿角霜20g,鳖甲、菟丝子、女贞子各15g,莪术12g,田七末(冲)3g,赤芍15g,全蝎8g,大黄6g,生甘草3g。腰痛剧加元胡、乳香、土鳖。血尿明显去全蝎,加仙鹤草、山栀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