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谈.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谈.doc

上传人:w8888u 2013/2/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让学生朗读一段新接触的文字或一篇课文时,有些学生就无法把课文读通、读顺,甚至一句话读了好几遍还不明白意思,无法展开联想和想象,更没有办法完整地表情达意。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觉,是一种凭直觉积累和把握语言的能力。一个人的语感强了,他对语言的感知、洞察和把握能力也就会不断增强。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语文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语感的培养至关重要。
下面,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语感的几点做法:
一、融情范读,熏陶语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要想在阅读教学中抓到这种“感觉”,就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朗读,就可以最直接地感受书面语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种带着对书面语言的声音体验,是学生形成语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以语音为载体的范读是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好形式。
《活见鬼》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离现实生活久远,在学生眼里就好像是一门外语。学****课文时,教师的范读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提供直接的示范和指导。初读课文时,老师通过富有技法的
“范读”, 不但能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引领学生把“虽不长,但生僻字多”的课文读通读顺,而且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握古文朗读的轻重缓急、停顿、语气、语调等技法,同时,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二、品词析句,内化语感
叶老先生还说过:“一篇作品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
课文中有些具有感染意义和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词句,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揣摩品味,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学生的语感才会不断增强。
在教学《歌声》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绝望”一词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轮船触礁,沉船的感受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得到的。李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出示课件:轮船触礁后下沉的电影片段)
师:看完短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觉得很紧张。
生:遇到危险后,场面很乱,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我觉得好恐怖!
生:太可怕了
……
师:翻书翻到p85,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是写沉船的情景。自由读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人们心情的词语。
生:自由读找到“绝望”一词。
师:什么是绝望?
生:没有希望。
师: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没有希望?
生:……
师: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这里所说的绝望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没有希望一样吗?
生:不同,这里指没有生存的希望,活不成了,获救的希望太小了……
师: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吧!
生:读词,读句子。
师:人们为什么会绝望了?
生:夜晚沉船,茫茫大海,又冷又饿……
生:救生船很久都没来。
生: 人们拼命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