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基于国外对DC计划的反思
摘要: 在我国DC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开始建立之时,国际社会正进行着一场对DC计划的反思浪潮。DC计划运营效率低下、存在偿付能力风险、降低养老保障覆盖率、加剧养老金收入分配差距等诸多问题开始暴露。多头委托的运作模式、养老金风险责任的转移、养老保障的刚性需求是导致. comDC计划产生问题的原因。国际社会普遍认为,DB、DC两种养老计划,各有利弊,互为补充。鼓励两种模式共同发展、分别对两种计划进行改进、综合使用两种计划是国际上解决8t t t 8. c o m养老金问题的三条途径。我国应全面考虑养老金治理结构、偿付能力风险、成本效率、计划流动性、资本市场发展、养老收入分配,以及“历史债务”等因素,建立以DB计划为主、DC计划为辅,鼓励综合创新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 确定缴费型,确定收益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模式选择
2005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相继面世,标志着我国确定缴费型(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简称DC)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拉开帷幕。此时经历着一场对DC计划的反思浪潮,曾备受赞誉的 DC计划暴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问题。这对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有不少启示。
一、DC计划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国际通行的养老金计划,主要为确定收益型(Defined Benefit Plan,简称DB)和DC计划,同时ssbbww. com还存在混合型等其他多种计划。国外对DC计划的反思通常都与DB计划相联系,在比较二者之后得出<div>结论。
(一)DC计划存在的问题
。与DB计划相比
,DC计划运营费用过高、投资收益偏低,严重影响了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Louis,1999)。单就投资费用来讲,%,%(John & Stewart,2001)。在投资收益方面划平均为6%-7%,而DB计划则达到11% (CPERS,2005);来讲,DC计划的年均收益要低于DB计划2%(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2000)。一名职工30岁工作,起薪25 000美元,假定年工资增长率5%,两种计划的投资收益率都为8%,缴费比率同为工资的10%,那么8ttt8,在他 60岁退休时,DC计划账户余额仅为DB计划的68%。若DC计划投资收益率比DB计划低一个点,即7%的话,则骤降至 DB计划的58%(PPP,2004)。
。DC计划没有偿付能力问题被认为是不同于传统DB计划的重要,也是8tt t 8. com近年来DC计划风靡全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但欧盟的职业养老金调查(Ryck,etc.,1999)却表明,DC计划仅在理论上没有偿付能力问题,现实中,DC计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将产生偿付能力问题。智利曾被认为是成功的DC计划代表,但严重的偿付能力问题使智利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Rodriguez,1999;Dimitri Vittas,1996)。
。据美国劳动部公布的结果(DOL,1998),许多
8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