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沈从文似水的创作情怀.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沈从文似水的创作情怀.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9/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沈从文似水的创作情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沈从文似水的创作情怀
内容摘要:一条沅水,是沈从文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作家身处的沅水文化沉淀到他的心理中,使他对社会的认识模式,对人物的评价模式,对人性的理解与观察,对题材的处理方法以及审美倾向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其似水的创造情怀,也为他奠定了最终在现代文坛上的地位。
关键词:沈从文水创作情怀

沈从文明慧温柔的性情,文白夹杂不呆不滞不凝于物的笔法,对“人”永远怀有莫大的兴味,藏在一派平静的清波下面的忧郁与愤怒,常在美丽景色后感到寂寞的诗人气质,莫不与“水”有关。沈从文对水情有独钟,他的小说和散文“多是水边的故事”。无论是著名的《边城》、《长河》和众多的短篇小说以及《湘行散记》、《湘西》等散文作品,都贯穿着水的精魂。

一条沅水,是他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童年在凤凰城中及乡下黄罗寨的种种趣事,十五岁至二十岁随军辗转于千里沅水的见闻感受,为他打开了最初创作的闸口,也为他奠定了最终在现代文坛上的地位。
一九一七年农历七月十六日清晨,未满十五岁的沈从文背着包袱,跟随部队去闯荡江湖了。从此,他过上“当一个小兵,看一本大书”的生活。相对于在学堂里读的“小书”而言,他更倾向于社会教育这本“大书”,他说:“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①在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二这五年间,小小的沈从文跟随部队东奔西跑,辰州、泸溪、怀化、黔阳、芷江、保靖、龙潭、松桃,最后又回到保靖。沈从文在这条河上来回走着,看这些人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又如何忧愁,也仿佛得到了人性的精微处。在看了诸多的人事景物之后,返回到自己的心历,终于他在辰州驻防时,从辰州寻常的河滩景色中发见了美与和谐,又从美与和谐中觉出了忧愁和寂寞。是“水”伴随了他的成长并最终带他走进生活的芯子。他在《从文自传?女难》中这样动人地写到:“美丽总是愁人的。我或者很快乐,用的却是发愁字样。”我们在读他的作品时,从早期的《蜜柑》,到《边城》以及《湘行散记》,美丽温驯的羊羔,明慧温柔的少女,古朴豁达的老人,健壮如牛聪敏好动的青年,各人皆逃不了命运所摊派的一切,我们的心里也俨然有些发愁。
初到北京的沈从文虽然笔耕不辍,但是投出的稿件大多被退回来了。当他写城市时显得文辞枯涩,生硬矫情,但它一旦写起魂牵梦萦的家乡,立刻变得灵动起来,抛弃了一切臃肿的东西,一篇《福生》竟然登在《语丝》上面,与鲁迅、周作人、废明等人并列在一起。1925年3月,他写的《市集》这篇饱含乡情的散文,谁读了都要被它浓郁乡情所融化,被他天才的描写才能所倾倒。《市集》在《燕大周刊》发表不久,即被《民众文艺周刊》转载,半年多之后,又被徐志摩看中,第三次刊登在《晨报》的副刊上,而且诗人还在散文后附了一段同样诗意的文字。当他的笔力、才识进一步成熟之后,终于在一九三四年,他再次以沅水上的支流
――酉水上的一个女孩子为题材,写了他最著名的小说《边城》。这条河从未亏待过这位作家,《边城》刚连载完回凤凰探望病危的母亲,沿着一条河水,他又写了《湘行散记》。《边城》与《湘行散记》的诞生让他达到了写作的巅峰状态。
二.“从汤汤流水上,我明白了多少人事。”
西南是块极诡异、极能孕育想象力的神奇土地。如屈原,他的足迹也曾经到了湘西,《九章?涉江》中这样写到:“乘?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朝发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