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2018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1,801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2018课件.pptx

上传人:bai1968104 2018/9/29 文件大小:1.7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2018课件.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8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8-5-29
解读
-02-
前言/ P r e f a c e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最近,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今年3月份手足口病发病数是2月份的2倍以上,手足口病呈隔年高发态势,因此今年会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年,并呼吁儿童及时接种手足口疫苗。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进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年版)》。同时把之前一直沿用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版)》和《肠道病毒 71 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废止。
本文是在细读指南基础上,总结整理要点,供同行学****br/>病原学
发病机制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重症识别
治疗
预防
目录
Contents
01
病原学
病原学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02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03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等。病毒和受体结合后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浆内***壳、转录、组装成病毒颗粒。
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循环衰竭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主要死因,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神经、体液和生物活性因子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04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