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培养.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w8888u 2013/5/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培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上,通过有效措施,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注意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正是那扇一切从外部世界进入到人的心灵之中的东西所要通过的大门。”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培养注意的持久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每一种注意都依赖于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因此,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无意注意较长时间地集中,并逐渐向有意注意转化。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有意报数,学生刚报完数,我就很快地判断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用除法算式验证,结果全对。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究竟用的什么方法?这样便会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由兴趣支配的注意力将会得到较长时间的集中,从而愉快、主动地探求知识。
二、动手实践,培养注意的稳定性
数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抽象性,数学内容本身枯燥无味,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必然会减弱注意的集中。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亲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活动,能达到注意的集中、稳定。
例如教学
“7”的认识时,让学生认识了“7”之后,还要教学“7”的组成。这时教师提出下列一些问题:如果6根小棒先摆在桌子上,要想凑出7根,该怎么办?如果分别是5根、4根、3根、2根、1根先摆在桌子上,要想凑出7根,又该怎么办呢?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摆。学生觉得有趣,兴致很高,有的学生很快摆好了。根据摆的情况得出1和6、2和5、3和4都可以组成7的结论。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儿童的无意注意,培养了有意注意,同时由于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可让有意注意得到稳定。
又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要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它的面、棱;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面积时,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演示,提高他们注意的稳定性。
三、巩固练习、培养注意的自觉性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既要力求形式多样、培养兴趣,又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系统学习,使他们注意力的自觉程度在练习中得到检验,获得提高。学生对课内主要内容回答正确、中肯,对独立解答的复杂习题,能愉快地完成,说明他们的注意发展了。假如不能完成时,教师应给以提示,引导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比较关键性的问题上。
如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去时用了5小时,回来时用了4小时,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往往学生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