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2013年12月初,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应邀来我校上课,一堂《琵琶行》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更让听课的老师们体悟到了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的真谛。下面我们撷取肖老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精彩片段先做一个精彩回放。
一、反复诵读中感知、品味
片段一
师:白居易为我们写下这首诗,同学们也读了几遍了。接下来,我想考考大家:你知道琵琶女在这首诗里弹奏了几次?(学生回答不一)
师:到底是几次呢?我们先一起再把它读一遍,对,就那位男同学,你来读读第一段。浔阳,从这里开始。
生1:(朗读课文第一段)
师:好,请坐。你听听看,我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段)
师:来,你自己来说说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1:比我读得有感情。
师:噢,比你读得有感情。
生1:然后注意停顿了。
师:注意停顿了,然后你的每一句话频率、节奏都是一样的,是不是呀?而且呀,你读起来像唱歌。你听这句醉不成欢怎样别呀,(生:惨将别),这个时候是应该有一种悲凉、伤感的感情。同学们,之前我们在热身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跟这个同学一样,一个调子下来。所以接下来,你们给我读好。我起个头(老师有感情的起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学生齐读第一段)
片段二
师:还有没有用比喻的地方?大家找找看。
生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师:这个比喻写出了什么?
生1:写出了声音在沉咽、暂歇后突然又爆发了激越的声音。
师:停歇以后马上又激越起来。你把它读读。我建议你把“别有幽愁暗恨生”一起读。
(生1朗读)
师:同学们知道问题在哪了吗?
生2:一开始他说有沉咽、暂歇以后又激越起来,我们没有听出这种声音来。(师起了一个头)
生2(朗读):银瓶乍破水浆迸。
师:你看,多好!摹其声容易,得其情其实是挺难的。而且大家注意到了吗?他刚才说了一句话,这里是由什么转入了什么,所以
“此时无声胜有声”后面的链接要快还是慢?(生齐答:慢)慢,然后“银瓶乍破水浆迸”。(生2朗读)
师:听出来了吗,同学们?“此时无声胜有声”先带到一个无声的境界,然后在一个很长时间的积累以后,冲出来!(范读)男同学读。(男同学朗读)
师:感觉有点力度了,但是我觉得“无声胜有声”后面的积累,还可以再稍稍的沉淀一下。不要太着急!大家给自己打一个节拍。哒、哒、哒、哒、哒、哒,“银瓶乍破水浆迸”。预备起!(学生齐读)
师:这还是声音啊,情感还没出来。还有哪些比喻?
生3:第一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我觉得弹琴首先音色要有颗粒性,把它比喻成大珠小珠,它是一个一个的,所以我认为又有颗粒性。然后可以体现出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师:弹奏技艺的高超。前面是大弦,后面是小弦,最难的是错杂弹,你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生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师:你为什么声音这样变化?
生3:因为他说的是“小弦切切如私语”。
师:私语,慢慢慢慢低下去。接着读。
生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大珠小珠落玉盘,我们有个词语叫什么?珠圆玉润。字一定要读得清,读得重。一起来读一遍。
“大弦嘈嘈如急雨”,这个时候声音是沉重抑扬,小弦呢,是私语。我还是建议男同学读大弦,女同学读小弦。男女一起来读后面两句。(学生齐读)
师:再加一点力度好不好?(学生齐读)
师:我们把错杂弹,给它错一下,男同学嘈嘈切切,女同学嘈嘈再跟上去,看看能不能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男同学后面稍微等待一下。(学生齐读)
师:注意啊,声音是很清脆的。还有吗,同学们?比喻有了,用声音来比喻声音,用形状来摩出声音。还有没有,写声音的高超地方?
生4:“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还有她突出的情感。
师:这是一个动词,显示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读的时候这几个动词要注意,轻拢慢捻,读的时候好像我们就在听琵琶女弹奏。你来读一下。(生4读)
师:大家注意在动词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怎么读了。来,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学生齐读)
二、主问题引领,贴着文本的语言行走
片段三
师:好,知道这首诗在那个时候它的流传程度吗?知不知道?要不要我说一下?(学生:要)那个时候曾经有这么一句话
“胡儿能唱《琵琶行》”,学过历史,知道吧,胡,应该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孩子,他们都能够唱这首《琵琶行》。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的轰动。而经过时光的洗礼,岁月来到现在这个时候,这首诗依然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