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精神的特别故事.docx

格式:docx   大小:3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精神的特别故事.docx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10/19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精神的特别故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几年前,国家航天局一位副局长去美国访问,并利用有限的时间与当地华人展开交流。
“您是干什么的?”一位华人问。
“航天。”这位局长回答。
“那具体是做什么的?”
“飞船,火箭。 ”
这位华人惊奇了: “中国还能搞这个?”
2003 年 11 月 27 日,应邀在“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上发表演讲的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
杰,向广大高校师生讲述这个发生在自己同事身上的故事。
航天“少帅”袁家军也说了自己多年前研制飞船初期的一个遭遇,俄罗斯一位同行对于
中国想搞航天技术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中国就是要搞一个政治飞船去玩一玩。
而今,中国人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不仅能造出“两弹一星” ,也能搞成载人航天!
美国的华人们争相传看一位著名美国专家的评论: 在茫茫黑夜中, “神舟” 五号将像北极
星一样明亮。当我们望向遥远太空时,会看到中国人的光荣。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集到中国美丽的弱水河畔――“神五”腾空而起的现代化载人航天飞
船发射场。当年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卫星升起的地方,从 1999 年起,见证了“神舟”飞向
太空的每一次辉煌。
作为继“两弹一星”后我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工程,与当年白手起家不同的是,
载人航天工程一开始就承继了无数前辈创业者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老帅”“少帅”深情相对,两代航天人的心紧紧相联。从进军“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飞行成功, 45 年风雨,弹指一挥间。一代一代青春的身影走过渺无人烟的戈壁荒滩,走过冰
冷潮湿的沼泽野岭,走过寂寞孤独的实验室,走过与生命之神较量的惊心动魄的试验场。
就在发射中心附近, 有一个烈士陵园, 600 多位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英灵在地下安睡。
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 24 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看见自己的努力飞上蓝天、 飞向太
空。
特别的精神照亮了特别的青春,这里让我们撷取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过程中的一
些片段,表达对祖国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默默奉献的英雄们的敬意!
特别能吃苦
在那最困难的年代、最饥饿的年代,却是实验室灯光最明亮的年代,是创业者歌声最嘹
亮的年代。今天的航天人虽然不再从一穷二白起跑,却同样面临各种诱惑需要舍弃,面对没
有外援去自力更生。
艰苦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地窖里的妈妈和 10 个鸡蛋
1959 年的秋天,大漠深处的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核试验基地――马兰,一声嘹亮的
啼哭把金秋的胡杨林装点得更加灿烂。核试验基地的第一个婴儿在一间地窖里诞生了,全基
地都在庆祝“我们后继有人了” 。大家搜遍基地,找到了 10 个鸡蛋。基地首长小心翼翼地捧
着它,送给在地窖里坐月子的母亲。
一个航天母亲的来信
珊珊,我的宝贝:
妈妈已离开你很久了,现在在很远的地方工作。这个地方的四周是由沙石组成的茫茫戈
壁滩,一眼望不到边,人烟稀少。
妈妈现在呆在这片戈壁滩上,和许多人一起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件事是我们中国
人几千年来想做的事,就是让中国的航天员能到星星居住的太空中遨游。在遥远的太空中,
可以做很多地球上做不到的事,上过太空的种子可以结出又大又好吃的水果和蔬菜;太空中
的风景非常好看,那儿的景色一定很美,说不定还会遇到外星人。怎么样,太空很有趣吧!
我们马上要用我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