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年8月
EV71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
EV71病毒病原学特点
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该属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新肠道病毒。
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最新病毒分类,将人肠道病毒分为A、B、C、D和新肠道病毒(未分型)五类。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新肠道病毒的具体血清型被重新归类,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被归为人肠道病毒A型。
EV71病毒病原学特点
1969年EV71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根据该病毒衣壳蛋白VP1 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EV71 分为A、B、C 3 个基因型,其中,B 型和C 型又进一步分为B1 、B2 、B3 、B4、B5以及C1 和C2 亚型。
EV71病毒病原学特点
正20面体、直径30nm、內含一条单股RNA。
不耐强碱、56oC以上高温失去活性
紫外线可降低活性
甲醛、含氯漂白水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
没有脂质胞膜,故亲脂性消毒剂如酒精对其无用
EV71病毒流行病学特点
EV71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多发于4~8月份,潜伏期2~7天,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隐性感染和不典型的轻型病例多
其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为主,亦可通过飞沫传播,无疫苗,无特异性预防及治疗措施
传染源多为病人、隐性感染及健康带毒者
EV71病毒流行病学特点
EV71 病毒分离出来后,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报道了EV71 的流行情况,如澳大利亚、瑞典、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内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等。
一般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
主要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的皮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
一般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