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子控制发动机冷却系统
电子控制发动机冷却系统
此系统最先应用于APF( L 74 KW 4缸直列)发动机上,未来生产的发动机上将逐步推广。
冷却液温度调节、冷却液的循环(节温控制)、冷却风扇的介入控制均由发动机负荷决定是此系统独有的特征。
有利之处:
部分负荷时,获得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减少CO和HC的排放。
电子控制发动机冷却系统
概述
主要组成元件
冷却循环
电子控制功能
自诊断功能
Test your knowledge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
最初的冷却系统:
无水泵,依靠冷却水自身受热变化形成循环。只有在发动机运转情况下,才能进行冷却循环。循环效率低,无法实现温度控制。
水泵,提高了冷却水循环的效率。但由于无温度控制装置,造成发动机热机周期长,发动机温度过低。
来自发动机
接水泵
接散热器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
节温装置应用于发动机。使发动机的热机周期缩短,迅速提高发动机温度,保持发动机具有恒定的工作温度,防止过度冷却。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
当今的冷却系统为闭环冷却系统,~ bar,提高了冷却液的沸点。采用水与冷却液添加剂的混合液,具有防腐、抗寒等作用。
Pe :输出功率
Be :燃油消耗
T :发动机温度
发动机工作温度不仅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影响较大;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发动机的性能依靠适当的发动机冷却;发动机的负荷与发动机的冷却是相对的。
部分负荷时,温度高:降低燃油消耗、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全负荷时,温度低:进气加热作用较小,提高发动机性能、增加动力输出。
冷却分配管
节温器
供水管
回水管
电子控制冷却系统
目的:
依据发动机的负荷为发动机在该状态下设定一个适宜的工作温度。
改变了传统的冷却循环:
- 以最小的更改,完成冷却循环的重新布置。
- 冷却液分配法兰与节温器合成一个信号单元。
- 发动机缸体上不需要任何温度调节装置。
- 发动机控制单元内设有电子控制冷却系统的特性图。
冷却液分配单元
散热器回水管
上平面
下平面
F265
G62
连接水泵
冷却液控制单元
机油冷却器回水管
热交换器-回水
热交换器
变速箱油冷却
上下面通道
上平面-发动机进水
散热器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