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傅佩荣 《解读易经》4-蒙卦.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傅佩荣 《解读易经》4-蒙卦.docx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8/11/12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傅佩荣 《解读易经》4-蒙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4、蒙卦(山水蒙,下坎上艮,二、上为阳)【】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二、上为阳)【白话】 蒙卦。通达。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儿童,是蒙昧的儿童求我。初次占筮,告诉他结果;两三次占筮,是亵渎神明;亵渎就不告诉他。适宜正固。【解读】蒙卦是下坎上艮,亦即“山水蒙”,《序卦》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之幼稚阶段,有如蒙昧未开的状态,在人则是童蒙。蒙卦是万物出生之后的发展阶段,所以不说它元(开始),而是说它亨,因为发展的目标是要使一切通顺畅达。至于文末所说的“利贞”,则是必须先考量中间一段话所设定的条件,亦即做到这些才可进而“利贞”。“童蒙”指儿童尚未拜师学****心智处于蒙昧状态(亦即依本能的需要而行动),所以称为童蒙。在此借为比喻,所指为心智像童蒙的人。自知有所不明,所以要来求我(明白易理,懂得占筮的人)。占筮以诚意为要,再三占筮则有渎神(对神明不敬,想利用神明来肯定自己的意念)之嫌。【】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白话】 《彖传》说:蒙卦,山下有危险,遇到危险就停下来,这就是蒙昧的状况。蒙卦通达,是因为它以通达的方式做到合时与中道。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儿童,是蒙昧的儿童来求我,这表示心意相互呼应。初次占筮,告诉他结果,那是因为本卦有刚毅中正之象。两次三次占筮,是亵渎神明,亵渎就不告诉他,因为他既蒙昧有亵渎。蒙昧之时可以用来培养正道,这是造就圣人的功业啊。【解读】蒙卦由下坎上艮组成。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险,所以说“山下有险”。外有山阻挡,内又有险难,“险而止”,情况蒙昧。蒙昧则求通达,在此所指为九二爻所显示的象,亦即九二得时(有六五为应)而处中(居下卦中位)。程颐说:“时谓得君之应,中谓处得其中。”他所谓的“君”是指六五(五为君位),但是此君以柔爻居刚位,成为童蒙。“童蒙求我”是六五求九二,两者心意相应。“刚中”是指九二以刚爻居中位,表示刚毅中正,可以正确引导童蒙。但是,童蒙再三占筮,已无诚意可言,就不必对他多言了。“蒙以养正”,是说一启蒙就要培养正道,由此可以修成圣人功夫。儿童阶段若是有偏差言行,往后一生也将歧路多艰。【】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白话】 《象传》说:山下流出泉水,形成蒙卦的意象。君子由此领悟,要以果决的行动培育道德。【解读】蒙卦下坎上艮,是山下有水,亦即山下流出泉水,清澈又可汇聚成河,是成长之象。此时必须把握良机,接受适当的教育。“君子”是指立志成为君子的人。儒家以君子为理想人格的典型,凡是有此心志者,即是君子。相形之下,小人或凡民则是无此心志的人,因此,君子也须由年轻时就“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白话】 初六。启发蒙昧,适宜用刑罚来规范人们,借此让他们摆脱桎梏。依次有所前往,会陷入困难。 《象传》说:适宜用刑罚来规范人们,是为了端正法纪。【解读】初六以阴爻居下,代表被统治的人民处于蒙昧之中。这时统治者施以刑罚,是为了让他们摆脱(“说”同“脱”)桎梏。桎梏是脚镣***的刑具,在此有二义:本能欲望对人的控制,以及真正犯法受刑的状态。启蒙对于解脱这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