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4
文档名称: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pptx

格式:pptx   大小:2,981KB   页数:9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pptx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8/11/30 文件大小:2.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经济地理学
Economic Geography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
其他区位论介绍
本章思考题
本章重点
概念与术语:原料指数、区位重量、综合等运费线、临界等费用线、送达价格、需求圆锥体、利益空间、行为矩阵
原理与思想:杜能农业区位论假设条件、模型及图解;韦伯工业区位论假设条件和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集聚分散指向原理及图解;帕兰德竞争市场地域边界确定原理;胡佛关于送达价格对采掘和制造业企业销售市场地域影响原理;廖什关于六边形市场区形成原理;行为区位论主要思想和史密斯关于收益空间分析原理及普雷德行为矩阵分析原理。
本章难点
概念与术语:原料指数、区位重量、综合等运费线、临界等费用线、送达价格、需求圆锥体、利益空间、行为矩阵
原理与思想:农业区位模型;工业区位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集聚分散指向原理;六边形市场区形成原理;行为区位论主要思想和收益空间分析原理及行为矩阵分析原理
本章重点与难点
1. 农业区位论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与理论假设
理论模型及杜能圈
理论模型假设条件的释放
农业地理学和经济学意义
逆杜能圈
作业
研究背景
杜能简介
传统三莆式耕作制与合理农业论
农业制度改革与农业资本主义主要矛盾
杜能的思考及农场观测
杜能简介
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德国农业经济学家
代表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1826
传统三莆式耕作制与合理农业论
典型农业国: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正在蓬勃发展,但普鲁士统治下的德国仍然是一个典型农业国
三莆式耕作制度:19世纪初,为保存地力,德国仍延续早期普遍实行的三莆式耕作制,有1/3农地处在休耕状态
合理农业论的提出与轮作制的实施:这一时期,农学家泰尔提出了“以轮作式农业取代三莆式农业”为主的合理农业论,推动了轮作式耕作制度的发展,使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获得了一定提高
农业制度改革与农业资本 主义发展问题
农业制度改革: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德国农业开始了制度改革-农民不再依附原土地所有者,获得自由权,可自由出卖劳动力,有权拥有土地并自主经营农场。由于改革主要由贵族阶层推动,改革后贵族成为大土地所有者。改革后农业资本家迅速形成,雇佣劳动力供给充分,大农场普遍出现,为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企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轮作制的实施对集约化利用土地创造了条件,但是,对位于市场(城市)周围不同距离的土地,如何配置农业资源,进而提高农业企业经营效益的问题,未提出办法,成为当时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杜能的思考及农场观测
杜能对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思考:杜能认为,泰尔的合理农业论虽然使农地集约化程度得到一定提高,但对商品农业条件下如何配置农业要素的问题未能给出答案。他认为,农业土地经营品种及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经济状况,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不能笼统地认为农业经营集约化程度越高,农业收益就越大。
农场观测:1810年,杜能在德国北部梅克伦堡平原购置了土地,自办大农场,开始了农业企业集约经营的实践观察,开始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的研究
研究方法与理论假设
研究方法:杜能采用了实验观察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抽象的规范研究方法
理论假设:假设了与外部隔绝的孤立国
孤立国位于肥沃平原中央,只有一座城市
无通航河流、运河,马车是唯一运输工具
土质条件一致,任何地方均可耕作
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外部隔绝
城市所需农产品由平原农业经营者供给
农业经营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农产品价格、农业工人工资及资本利息固定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