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技术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技术解释.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8/12/1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技术解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QD128燃气轮机是由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在某型航空发动机的基础上合作开发、由特威特成套的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机组。QD128燃气轮机曾在2000年十一月举办的中国第三届珠海航展出,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先后于2002年和2005年,安装在中原油田文留厂以及及大庆油田北压电厂,前者已经投入商业运行。
、9EC和9FA,西屋和三菱重工的701D和701F,,,ABB公司的GT13D、GT13E2和GT26等四大类型燃气轮机。目前在建的和已经投入运行的50Hz大容量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使用的全部是以上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以空气为工作介质,空气的温度和比重随厂址条件而变化,国际上规定环境温度为15℃,,相对湿度60为ISO工况(即标准工况),制造厂按ISO工况设计制造燃气轮机。当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超过ISO工况时,燃气轮机的发电出力和效率都要下降,其中发电出力的降幅较大。
燃气轮机的起动时间很短,一般从起动到带满负荷不到30min。如果加上联合循环的蒸汽部分,在热态下起动,也不超过70min。所以在停机后采取保温措施,机组可以迅速起动带负荷。
燃气轮机利用压气机进气导叶的开度来调节空气进气量,调节范围为100~70。当负荷小于70,只能通过控制燃料来控制燃气轮机的出力。所以燃气轮机低负荷运行时,效率大幅度下降,带50负荷时效率下降5~7个百分点,故燃气轮机不适宜于带部分负荷运行
经过多年的发展,世界上先进的重型燃气轮机中,由于在压气机通流部分大都采用了先进的三元流动理论和可控涡技术,具有大流量、高压比的特点;
燃烧技术主要向高效低污染物,火焰温度可控制在1670~1900kw范围内,以控制CO和Nox的排放;
透平叶片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叶片冷却技术,使进口温度大幅度提高,GE的9G和9H型燃机透平的进口温度已达到1430℃;
由于透平通流部分采用完善的三元流动理论进行设计,大大减少了燃气的流动损失,提高了级效率和作功能力;
燃气轮机采用了复杂的回热循环,提高了燃气轮机的循环效率;
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采用多压蒸汽循环,余热锅炉中增加了传热面积,获得比单压蒸汽循环更高的效率,提高了燃气轮机排热量与机械功的转换率;
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汽轮机技术的发展,更加适应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多压补汽、快速启动的要求。如:SIEMENS公司开发的H—E型汽轮机的高压内外缸均为整体圆筒结构,中低压合缸具有水平中分面和轴向排气口,低压未级动叶长度为1067mm-1284mm。
在全球具有代表性技术特点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业,目前主要有四大厂商:美国的GE公司,法国的ALSTHOM公司、德国的SIEMENS公司、日本的MITSUBISHI(三菱重工)。虽然美国GE公司、德国SIEMENS和日本的MITSUBISHI(三菱重工)E 电站的运行经验,但在氢气轮机方面的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的重型燃气轮机技术,要从现有基础开始,走完重型燃气轮机设计、制造、运行的全过程,从所需时间和费用上都是不现实的,也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虽然一些制造厂家与外商签订了一些合作生产协议,但外商们一般都不转让设计技术,即使制造技术,目前也只同意转让不超过70%,且费用高、台份多、跨度时间长,不能实现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设备的全部国产化。
虽然在燃气煤气的燃气轮机技术方面,国内已有成功改造6B燃气轮机的经验,但对更大容量燃用煤气的燃机尚无经验。在氢气轮机领域更属空白。将来“绿色煤电”计划的机关领域,将考虑与国际先进燃气轮机企业合作的模式进行示范。“绿色煤电”计划第一阶段采用德国的SIEMENS公司的燃气轮机技术。
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情况简介(杭州锅炉厂)
2009-07-21 15:57 来源: 浏览次数:408
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高效、低污染发电技术,它己成为发达国家新建热力发电厂的首选系统。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是由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和锅炉蒸汽轮机发电系统所组成。

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高效、低污染发电技术,它己成为发达国家新建热力发电厂的首选系统。
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和不断改进,联合循环发电不仅在效率上超过蒸汽发电效率(后者<=42%),而且在众多方面均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它己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具有发电效率高,调峰能力强,单位功率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污染程度低的新一代发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