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宿豫区工作指南
区委办公室编印
(2012年3月)
基本区情
宿豫位于东经117°56'15"-118°37'3O",北纬33°42'30"-34°12'3O",区域面积1256平方公里,,。境内骆马湖水域面积205平方公里、,,古黄河长40千米。
宿豫历史悠久,远古时为东夷族少昊部落活动区域之一,春秋时为钟吾诸侯国属地,秦时设下相县,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设宿豫郡,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当朝皇帝李豫讳改称宿迁县,直至1987年撤县建市(县级)。1996年7月设立地级宿迁市,原县级宿迁市更名为宿豫县。2004年3月,撤县设区,辖16个乡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1个市级开发区,共129个村居,总人口70万。
宿豫资源丰富,石英砂储量为4—5亿吨,,;木材蓄积量152.
3万立方米,;年出栏肉禽60万只、生猪61万头;规模设施蔬菜面积 ,,
肉禽、蔬菜和生猪产业入围全省县域优势特色产业50强,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2个。
(综合宿豫政府网等相关材料)
总体工作思路及要求
一、指导思想:
在加速跃升中扩大总量,在总量扩张中丰富内涵,在内涵拓展中提升品质,在品质升级中创造精品。
二、主攻方向:
“六大新突破”
——在现代化新城规划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在加快现有企业全面升级、推动上市
上实现新突破;
——在招引特大项目、推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
——在发展现代高效外向农业上实现新突破;
——在文化服务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在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出自2008年4月曹书记在全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三、重点举措:
实施“十大工程”。
——优质企业上市工程;
——人才集聚工程;
——企业创新工程;
——企业品牌创建工程;
——金融助企工程;
——职教兴企工程;
——城市环境提升工程;
——精品小城镇创建工程;
——文化旅游繁荣工程;
——高效农业提升工程。
(出自2010年7月区委工作会议报告)
“十一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特点
一是以支柱产业为依托的工业经济基础基本形成;
二是以高科技为引领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三是以城市化为带动的城乡统筹发展向深度推进;
四是以四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初具规模;
五是以金融机构设置为核心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六是以政策富民为抓手的民计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出自2011年1月区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报告)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果
——经济总量加速提升。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首次登上20亿元、10亿元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市三县两区最高。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全年共引进亿元以上合同工业项目33个,由世界500强企业—百威英博投资27亿元建设的年产100万吨啤酒项目成功落户,趣园食品、惠然实业、广博工业园、中亚特钢等一批总投资15亿元以上的特大项目全面开工,翔盛新材料被列为省重大项目,主体完工,北斗星通科技园、博迁纳米科技园等项目部分投产。2家企业成功上市,翔盛粘胶、山亿新能源、益客食品等企业已确定券商,进入上市程序,上市数量和融资规模苏北领先。继“绿陵”、“龙嫂”之后,“玖久”商标成功创成中国驰名商标。张家港宿豫工业园被评为“江苏省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园区”,江苏宿豫光伏新材料产业园创成“省级特色产业园”,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环境整治工作顺利通过省里验收。
——城乡一体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有序推进,六盘山路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红星·凯盛国际建材广场正式开业;总部基地规划40栋建筑,目前已完成招商36栋,具备开工条件的8栋建筑已全面启动建设;华东农业大市场投入运营。新建高层25栋,。、;新开工建设“三靠近”农民集中居住区26个,扩建16个,。
——现代农业推进加快。大力推进四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建成现代化肉鸡养殖场282个,;中粮肉食年加工1亿羽肉鸡分割项目即将投产、6300万羽孵化项目建成投产,凯纳尔科技示范园年加工3万吨熟食、第三条3000万羽出口型肉鸡分割生产线开工建设,被省里认定为全省肉鸡产业